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技术文档 > 中国摩托车败走越南低价打不开市场

中国摩托车败走越南低价打不开市场

时间:2007/3/9 11:16: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16 字号:
[摘要]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新希望和TCL那样迈过这道"坎"。觊觎越南市场的投资者看到的成功企业,只是大浪淘沙中剩下来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进入越南的企业在竞跑中掉队并苦苦挣扎求存,又或是直接消失在历史的恒河之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新希望和TCL那样迈过这道"坎"。觊觎越南市场的投资者看到的成功企业,只是大浪淘沙中剩下来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进入越南的企业在竞跑中掉队并苦苦挣扎求存,又或是直接消失在历史的恒河之中。
    进入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就是其中的典型。
    越南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摩托车王国,由于现在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公路,所以摩托车成为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8500万人口就占有了1700万辆摩托车。越南街头,随处可见一手开车,一手打电话的男人,或是一手开车,一手怀抱婴儿的妇女。
    但遗憾的是,早在1996年,中国摩托车就开始进入越南市场,然而此刻的越南街头,却几乎看不到中国品牌摩托车的影子,除了一些低端的本土品牌外,50%的越南人骑的是本田、雅马哈和铃木摩托车。
    耐人寻味的是,这十年来,中国摩托车并非未曾成功打开过越南市场。
    曾占领八成市场
    刚开始进入越南市场的时候,中国摩托车企业遇到的问题跟大多数到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类似:虽然没有本土竞争对手,但日本品牌进入越南市场已久,越南人甚至把本田当作了摩托车的代名词,把所有品牌的摩托车通通称为"本田";而中国摩托车却没有任何知名度,当地消费者一来对中国品牌不了解,二来对中国产品不信任,以致看者多,买者少,不少销售点被迫关闭。
    直至1998年下半年,中国几大名牌摩托车如"隆鑫"、"宗申"、"力帆"等相继进军越南市场,以700万~1000万越盾/辆的超低廉价格冲击市场,才渐渐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在很多原来买不起摩托车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掀起了购买热潮。
    2000年前后,是中国摩托车在越南最风光的时候,占据了越南摩托车市场70%~80%的份额,不少中国货甚至已经越过边界进入柬埔寨。
    "破冰"成功,按理来说,往后的路应该走得顺理成章,然而,同样经历了产品从被排斥,到被接受甚至广受欢迎的艰苦过程,摩托车企业与TCL及新希望等企业的最终命运却是"冰火两重天"。
    兵败如山倒
    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的"风光"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2002年越南市场中国摩托车进口额仅达到4000多万美元,其中绝大部分还是执行的2001年以前双方所签合同的剩余部分;进入2003年,中国产摩托车的市场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冰点"现象,几乎所有品牌都面临滞销局面,尽管各大城市的中国产二手摩托车每辆售价已跌到300万~500万越南盾/辆,也依然卖不出去。
    直至如今,日本品牌固尽占越南高端市场,即使在低端市场里,越南人宁愿买他们的本土品牌,也不用中国货--曾一度创造"奇迹"的中国摩托车企业兵败如山倒。
    与摩托车企业的狼狈相比,TCL和新希望集团在越南的投资回报却是另一番景象。
    越南的家电市场与摩托车市场相似,都是由日韩品牌"一统天下",但TCL不但能在胡志明市和河内的"IDEA"等大型家电商场内与日本电视摆在一起出售,而且在不少地方都开有专卖店,已经占据了越南20%的市场。
    据了解,越南的电视机价格比中国高许多。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日韩产品售价超过1500元人民币,TCL的也可以卖到1000多元,利润比在中国或泰国都要高得多。
    而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坦言,中国国内饲料业近年来比较低迷,能够赚钱的企业为数不多,即使是新希望集团,投资回报率亦仅有3%~5%。但自从在越南立稳脚跟后,新希望的饲料一直供不应求,价格逐年稳步上升,在当地的投资回报率竟达到30%~50%,是国内的十倍之巨。

(来源:互联网)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