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一重工国内市场将采用三一加大象的双品牌战略,大象之前销售不好主要是没有金融支持,未来三一将给大象国内销售提供金融支持。”5月9日,一位近期参与公司调研的券商人士透露。但随去年下半年行业不景气加剧,三一重工为刺激产品销量采取的激进销售手段所埋下巨额坏账风险渐露水面,日益紧张的现金流或将构成公司日后销售推广方面重要阻力。
今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延续下滑趋势,尽管三巨头业绩仍算亮丽,但资金链压力也开始凸显。
4月26日,徐工机械披露,受下游基建和地产投资持续回落影响,1-3月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滑17.8%、27.3%。因回款不佳,应收款升至132.3亿元,较年初增长35.38%。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一季度业绩虽逆势翻红,但应收款亦分别增至201.22亿元和141.93亿元。
截至3月末,三家机械上市公司应收款总计475.45亿元,较去年末340.78亿元增加134.67亿元。“以三一为例,目前公司货币资金占营收比例已近2008年金融危机的低位,应收款与现金压力较大。”一券商机械行业分析师表示。
实际上,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激增的高额应收款问题亦引起监管层注意。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层已关注到几大巨头激进销售手段背后的风险。
“按揭销售和融资租赁已成为工程机械企业的主流销售模式,公司关联方为客户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客户只需支付两到三成首付,一旦经济恶化,客户违约,最终风险将转移给企业,影响账款回收。”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470亿应收账款压顶
4月28日,三一重工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其146.78亿元营业收入和28.04亿元净利润同比均小幅上涨,但应收款环比激增78%,由2011年末的113.05亿元增至201.23亿元。对此,三一重工解释为,“系季节性因素及目前宏观环境影响所致”。
“一季度三一的应收款已超过2008年底金融危机时比例,直达2005年公司资金紧张时的历史高位。同时,因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股权,货币资金较2011年末减少33.53亿元,货币资金占营收比例则触及新低。导致公司应收款与现金压力较大,蕴藏风险。”前述行业研究员指出。
徐工机械一季报则指出,应收款增长35.38%是因报告期内公司收款期限延长,分期收款业务增加所致。
“下游客户资金不足回款不佳之际,公司相应延长收款期限,增加分期收款业务的占比。应收账款周转率仅0.92次,低于2011年同期的1.38次,也低于2011全年4.2次的正常水平,显示回款压力凸显。”安信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王书伟指出。
高达475.45亿元的应收款背后,客户违约造成的坏账风险亦开始在上述三家公司显现。
2011年,三一重工期末坏账损失数额为7.5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9亿元增加129.48%。
除违约风险造成的实际坏账比例增大外,巨额应收款亦阻碍企业正常现金流动,对后续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报告期内,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三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全部为负:分别为-43.89亿元、-14.42亿元和-14.42亿元。
为保证后续生产经营正常运营,三公司不得不增加贷款比例,一季度三一重工、中联中科、徐工机械短期借款额度分别较去年末增长35.01%、45.02%和31.90%;此外,三一重工跟徐工机械长期借款也较去年末增长16.87%和4.56%。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