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该《规划》虽然透露出煤化工收紧的信号,但这一影响在将来而不在当下。今年一季度煤化工装备市场还是有较大增长。同时,《规划》也再次点明了煤化工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煤化工装备市场暂未受影响
据了解,煤化工装备种类繁多,通常可分为动、静两大类装备。其中,加氢反应器、气化炉、还原炉、换热器、盛运容器等压力容器和管道、阀门等属于静装备,泵、风机、压缩机、空分装备等属于动装备。
尚普咨询的行业专家告诉记者,煤化工装备产业比较可靠的先行指标是工程设计企业的订单,通常领先2-3个季度。因此,煤化工装备制造产业飞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煤化工工程设计企业的订单猛增。“2011年上半年我国煤化工工程设计市场合同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这将直接带动今年煤化工装备市场的兴旺。”
记者分别致电几家煤化工装备企业,这些企业也向记者委婉表达了“目前尚未受到煤化工收紧信号的影响”的意思。
据国信证券研究员介绍,一般而言,煤化工装备占煤化工项目总投资的45%左右,在煤化工设备中压力容器占45%,换热器占20%,机泵占15%,管系占5%,空分设备占5%,其他装备占10%。银河证券的分析认为,如果煤化工产业实际投资达到1万亿元,则煤化工压力容器产业“十二五”年均增速40%以上。即使有所收紧,产业投资若为7000-8000亿元,煤化工压力容器需求增速也能达到26%-32%,仍高于同期机械行业12%的平均增速。
煤化工装备朝大型化高参数发展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伴随煤化工工业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些煤化工重大技术装备,如特大型加氢反应器、特大型空分装置、大型煤气化炉、大型煤浆泵、大型煤气压缩机和相应泵阀等,已能与国外知名大公司抗衡。
通过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我国扶持了一批装备加工手段齐全、制造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已形成中国一重集团、中石化南化机械公司、金州重型机器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制氧机股份有限公司等煤化工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同时,在各个细分设备领域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如生产核心气化炉的张化机、生产传热设备的蓝科高新以及生产压力容器的海陆重工等。
一位煤化工装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国内企业不能永远落在国外企业后边,不但要考虑“今天”的市场,更要占领“明天”的市场。要变“追赶”为“领跑”就必须紧紧抓住煤化工装备行业发展方向,抢占未来制高点。“所谓煤化工收紧,我个人理解更多地是对煤化工的结构进行调整,这对具有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这位负责人说。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未来的煤化工装备将日趋大型化;装备研制与工艺技术研发、设计紧密结合;装备机电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发展高效节能、环保型装备成为主流;新材料、新设计和新的制造技术不断得到应用。
国信证券研究所的报告也显示,煤化工核心装备向大型化、高参数化和成套化发展,制造难度日趋增大。目前占装备投资30%金额的高端装备要从国外进口。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制造能力近几年快速提升,中高端制造商将从进口替代和总需求增长两个方面受益。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