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不改变发动机排量的条件下压榨出更大的功率,发动机工程师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精确控制进排气,或者利年缸内直喷改善燃烧,不过这些都比不上发动机增压效果明显。
为了在不改变发动机排量的条件下压榨出更大的功率,发动机工程师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精确控制进排气,或者利用缸内直喷改善燃烧.不过这些都比不上发动机增压效果明显。 最早的疑惑可能来自于某些大众车尾巴上那个大大的“1.8T”,听说带汀“T” 的发动机很凶猛,这个坏“也因此变得神秘。实际上,T是Turbo(涡轮)的单词词头,表示该车发动机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增压技术最早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所谓增压,就是将空气预先压缩后再供入气缸,以期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的一项技术。由于单位时间内进气量增加,相应地增加循环供油量,从而增加发动机功率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也就是平时我们经常听到的"1.8 L的排量,2.8 L的功率”。根据增压实现的方法不同,目前在汽油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增压技术主要是机械增压(Supercharge)和涡轮增压(Turbocharge)。
机械增压器由发动机曲轴通过齿轮、皮带或链条等传动装置来驱动压气机叶轮旋转从而将空气压缩并送入发动机气缸,达到增压的目的。这种增压器的优点是响应迅速,低转速 涡轮增压器应用更为广泛,其工作原理是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引入涡轮机,利用废气包含的能量推动涡轮机叶轮旋转,并带动与其同轴的压气机叶轮工作,新鲜空气在压气机内增压后进入气缸。这种增压器与发动机没有机械连接‘其经济性优于机械式增压器,并可大幅度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噪声水平;其缺点在于低转速时涡轮尚未介入,发动机动力弱,而且在涡轮进入工作状态时发动机动力暴增使驾驶者难以适应并且还有很严重的涡轮迟滞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驾驶者踩下油门踏板后首先需要等待发动机转速提升到一定数值,排出的废气带动涡轮达到相应的工作转速,进而增加进气量达到提升发动机动力的目的,这个过程造成了动力响应严重滞后于驾驶员操作指令动力不能随叫随到且难以驾驭,大大降低了驾驶乐趣。为解决这一问题,工程师应用可变几何结构技术,通过控制涡轮外围的一组导流叶片的角度来控制涡轮增压器转子的转数。这样。涡轮增压器就可以在发动机转速较低时进入工作状态,从而使发动机在各个转速区域都有良好的扭矩、功率输出。另外,应用新材料使涡轮轻量化也可以显著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动态响应特性。
涡轮增压对制造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技术上也有很多难题。增压后的发动机爆震的倾向增加;发动机和增压器的热负荷增大;汽油机土况复杂,转速和功率范围宽广,增压器和发动机匹配困难;解决涡轮迟滞也是棘手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品牌华晨汽车已经掌握了涡轮增压技术并生产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计划安装在尊驰、骏捷和M3跑车上,不久将上市销售。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