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曹妃甸港的铁矿石码头上,传送货物的巨大机器轰鸣作响,一辆辆轮子有半人高的重载卡车,在储货的堆场忙忙碌碌,空车开入,满载驶出,从被轧得凹凸不平的路上驶过,开往一个个待生产的工厂。
在货车的忙碌中,曹妃甸港铁矿石码头堆存量慢慢减小。据唐山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政工部部长王玉军介绍,矿石码头货物堆存量只占整个有效堆放面积的60%。“还有很大的堆存空间。”王玉军表示。
就在今年2月,记者走访青岛港时,看见铁矿石压港严重,贸易商宁可缴纳堆存费,也不愿意将货物提走。尽管那时曹妃甸港并无压港情况,但眼下如此宽松的堆存空间,在当时还是无法想象的。
港口铁矿石库存下降只是重工业变化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重工业企业都在大量地去库存化,减少大宗商品的进口和库存商品的囤积,降低库存。”4月18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而对于这个库存周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目前有可能已经处于结点期。
库存企稳
“你要的这种型号没有现货,如果要的话今天晚上我们给你生产。”唐山振丰钢铁有限公司经理周小龙坐在办公桌前接电话。电话还没挂断,桌子上另一个电话就响了起来。电话一串一串打进来,连续半个小时,几乎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这种久违的忙碌出现在近半个月内。“以前死气沉沉的,一整天电话都不响。”周小龙说。不过,这种忙碌也带来些“甜蜜的烦恼”——一些型材没有足够的现货,只能加大生产。“做得多的赔得多。现在是最小库存、保持生产。”周小龙说。
钢铁贸易商瑞泰隆经理张佳旺也遇上了这样的“烦恼”。一名客户想要三件货物,但公司库存只有两件,于是不得不将剩下的一件生意转让给其他贸易商。
“快来快走,把库存尽量降低,根据销量进货。”张佳旺表示,“以前形势好的时候,我们有可能压货,根据涨落情况赌2万-3万吨的库存,但现在基本都是日进日销。这样虽然利薄,但是安全。”
据介绍,从2009年10月开始,市场行情波动异常强烈,今天涨明天降。原来都是这个月做下个月的库存,现在不敢多做库存,因为“谁做大库存谁死”。
“高库存意味着死亡。”维持低库存运行,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即使是产品相对不愁卖的大企业也没有例外。
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制造部雷科长告诉记者,出口量库存常规是生产量的2倍。唐钢2、3月生产24万吨,库存15万吨,在同等规模出口量的钢厂中已经算是比较领先的水平,但是公司指标是10万吨,没有完成任务。
主管铁矿石的田主任介绍,去年年初,唐钢的进口矿库存还在317万吨的水平。而目前则已降到了85万吨,降幅达到了73%。
“去年公司提出的目标是180万吨,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实现,而如今已经是85万吨了。”田主任表示。
库存降到维持运转的最低水平,已经成为重工业的普遍认知。在记者走访的机械厂、铝厂和混凝土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后,库存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