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继与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和其旗下的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1月份正式结成战略发展同盟后,近日又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结成又一重磅三方同盟。中国重汽、润滑油、运输领域几大巨头的“结盟行动”无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这支规模超前的汽车产业链“同盟军”拓展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的攻势尤为值得期待。
汽车产业链整合成必然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有目共睹,200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加了450万辆,除了庞大的私家车市场,已逾1500万保有量的商用车市场同样不可小觑。
随着中国市场机制和中国消费者汽车养护、汽车运营成本等消费观念的不断成熟,同属于汽车产业链条上的运输物流、润滑油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美国克莱恩发布的一份名为《2009中国润滑油市场上的商业机遇》报告称:“中国润滑油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润滑油消费量将会超过美国。”
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国际大品牌的跑马圈地。在本土润滑油的抗争下,这些国际大牌目前仍占据着约60%润滑油高端市场,中国本土企业所面临的压力非同一般。
据悉,此次重汽、润滑油和运输巨头的战略结盟酝酿已久,中国石油旗下两个与车结合最为紧密的企业———中国石油运输公司和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经过多年来与中国重汽的长期合作与业务往来,战略联盟的基础已经非常稳固,强强联合实属必然,三方同盟伙伴一起,从初始就已拥有共同打造更为高端广阔的产业平台的雄厚实力基础。
三个行业巨头以车为纽带强强联袂,战略合作较以往产业链合作范畴更为广阔,从资源配置、设备采购到油品供给与服务,构筑出立体、完善的庞大产业结构,实现了最大限度的优势互补,为三方的发展打造出不可限量的前景。
润滑油快速融入汽车产业链
了解汽车产业的人都知道,汽车产业链赢利的2∶8原则,车辆在全力推广与销售的同时,赚取的是那20%的薄利,丰厚的80%依然集中在售后维修、汽配与消耗品,日益精明的消费者也更知买车容易养车难的道理。
而随着汽车销量的猛增,也带来了能源急速消耗与城市环境快速污染的弊端,在全球能源短缺、燃油价格飙升的消费环境下,更环保、更节能,已经成为了汽车整车研发方向以及汽车产业链产品必须参考的新标准。而润滑油因其对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动力输出、使用寿命和节能环保的关键作用,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市场快速成熟。
发动机结构设计、燃油、润滑油与路况,是决定车辆是否节能的四大核心脉络。因此从立竿见影的角度来看,将润滑油对发动机的针对性、匹配度做好,即可马上节约燃油。为此昆仑等本土润滑油品牌,不仅深入研究各类路况、天气变化因素对润滑、抗磨损、沉积的特性,同时在节能标准上也不断创新、提高。
为此,昆仑致力于修炼内功,走“车油合一”的路子,真正渗透入汽车产业链从底层、核心部分来做透产品、做精技术。昆仑润滑油先后与国内多家整车企业之间形成合作,率先走入汽车产业链的连环梯队,针对我国高温、高原、高寒等多元气候与环境条件,共同进行发动机与油品研发,使得制造出的发动机更适合在中国复杂环境中使用。不仅稳固了企业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且更紧密的“润滑”并“启动”了润滑油行业的共赢“发动机”。而与北方奔驰、中国重汽两家本土大型重载汽车生产企业的战略合作,更是通过对重载车市场的全面覆盖,将昆仑润滑油的“车油合一推向一个更高境界。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