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期,这是一个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机遇期。
农业现代化的显著表现特征之一,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改进、大规模应用旋耕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人口比例。
相较于平坦辽阔、现代化农业机械“如鱼得水”的北方地区而言,地形高低起伏、土壤松软的南方地区要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则不是“单一地推广现代化农业机具”的问题,而是“如何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研制出适合南方水田耕作机具”的技术问题。
多年来,湖南中天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心怀责任,敢为人先,积极探索研制适合南方地区农业耕作的机具。从2002年成功研制出龙舟联合收割机,实现了农民“收割不费力”的愿景,到今天勇担重担,大胆构想,创造性地将橡胶履带应用于旋耕机,并建立自行驱动系统,通过几年的反复破坏性试验和技术改进,成功研制出龙舟牌履带自走式系列旋耕机。湖南中天农机有限公司已将“志在农业,根扎农村,情系农民”的使命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成为我国南方现代化农业机具“高效、安全、可持续耕作”的引领者。
现状: 南方水田的“喜”与“愁”
水田是耕地的一种类型,因水量供应充足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同期,灌溉便利的平原、盆地、丘陵地区。
水田中的土壤称之为水稻土,它由于长期灌溉和干湿交替,形成了不同于北方旱地的土壤性状。水稻土在种稻灌水期间,耕作层为水分所饱和,呈还原状态;在排水、晾田、秋冬干田季节,耕作层呈氧化状态。这种周期性的干湿交替过程,形成了水稻土特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因此,水田深厚的土层、肥沃的土壤为水稻等水产作物提供了“舒适的温床”。
在中国,水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其面积达36781.2万亩,占南方总耕地面积的64%,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千百年来,南方百姓世世代代依靠水田辛勤耕耘,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辈,更是赢得了“湖广熟、天下足”、“鱼米之乡”等盛世赞誉。
土地耕作是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旋耕机逐渐走进南方农户的家庭,打破了自古以来牛耕人作的传统模式。
然而,南方水田经常使用的小型手扶式旋耕机和传统大型旋耕机让农户们“又爱又恨”。
传统小型旋耕机需要操作者赤着双脚站在泥泞的水田里,手扶农机的把手跟着行走,工作效率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也并未减轻;由于刀辊和脚之间没有有效的防护,刀辊高速运转时容易误伤操作者,安全性差;而且它只适应于单门独户以及小田块使用,跟不上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步伐。
而传统大型旋耕机一般用轮式拖拉机做动力牵引,无法在丘陵等面积狭窄的田地使用,并且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对南方水田土壤生态破坏太大。由于是用轮式拖拉机在农田上牵引工作,轮子碾出两道深沟,把耕作层下面的硬泥层也翻带出来,使耕作层的熟泥与非耕作层的生泥混合一起,严重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并且年复一年,耕作层就会不断加深,形成恶性循环,对松软的农田尤其是水田的土壤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并使水田成为深泥脚田,甚至最终导致耕田机具无法下田作业。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