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增幅略低于总体,机电贸易占全商品比重有所下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企业经营环境不乐观是主要原因。记者在采访参加第111届广交会展商时发现,在复杂贸易形势下,机电出口企业的处境也各不相同,大企业可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出口增长,而中小企业或勉强维持或遭遇行业洗牌。为破解当前机电产品出口的困境,实现中国机电贸易全年10%的增速,机电商会和一些参展商提出,要通过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找准市场定位、延续现行外贸政策等措施,实现中国机电贸易全年10%的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受到“内忧外患”因素制约
1至3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267.9亿美元,同比增长5.4%,低于全商品贸易增幅1.9个百分点,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49.7%,占比低于2011年同期0.6个百分点。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速为9.1%,较同期全商品出口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同期机电产品进口增速0.5%,低于全商品增速6.4个百分点。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在广交会期间表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目前困难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欧债危机导致主要出口对象国经济不景气,致使订单减少,甚至没有订单;二是企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汇率变动,招工难、用工贵,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双反案例时有发生等方面。他说:“各种原因叠加,导致机电外贸企业处于为别人打工的状态,没有利润可言。”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随时可以听到参展商对这种“内忧外患”市场环境的担忧。“今年可能还是一个出口寒冬年。”东莞声阳电子五金有限公司负责人翁建业对记者表示,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也持续萎靡。
据了解,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不断,特别是受去年9月份欧盟对华陶瓷产业反倾销的影响,一些陶瓷企业已经承受不住,停产关闭的不在少数。
除上述共性问题外,某些行业也有其行业性的问题。记者在摩托车展馆采访时,多家摩托车企业都反应,由于存在难以突破的技术问题,中国摩托车的出口已经被印度大大挤占,成为摩托车出口贸易的最大难题。
技术与规模导致机电企业外贸前景不尽相同
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外贸企业的出路可谓扑朔迷离,在被认为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为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中国外贸企业能否渡过这个“寒冬”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技术与规模不同导致中国机电企业的外贸前景的不同。大企业由于有技术、有品牌、有融资避险的能力,相对更容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去,而一些小企业,则可能要接受优胜劣汰的现实,从而实现市场自身的调节。
作为防盗门行业的龙头企业辽宁盼盼集团,在此次广交会上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硅藻土填充材料门板,该门板使防盗门更加环保、经济,从而获得大量客户青睐,开展前两天共达成成交意向500余万元,较上届增长50%。
江苏友奥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移动空调生产企业,为应对复杂形势,保证公司利润不被挤占,公司在移动空调的便携性、制冷有效面积、冷凝水循环上开动脑筋,从而保证了公司在主要出口市场美国20%左右的年增长率。
可以说,技术是产品的本质,也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在外贸形势不好的情形下,企业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容易获得渡过寒冬的“船票”。相反,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企业,难免会被市场淘汰。一家以生产耐腐蚀设备为主的公司,虽然其出口地区主要为非洲和南美,但由于其产品技术简单,客户采购机器一两年后,便可因做出 “山寨”产品而流失,使得公司的生存形势非常不妙。
此外,贸易摩擦也直接影响着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命运。受美商务部对国产钢制轮胎倾销裁定的影响,在轮胎展馆,大部分钢制车轮企业都对记者表示,市场份额严重流失,出口情况不乐观。厦门日上车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刘显斌说,3-4年前,美国市场还是比较好的,这两年经过双反案件,美国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公司销售重心逐步转向东南亚及南美洲国家。他表示,各个地区之间的政策风险是目前公司出口所面临的最大隐患。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