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工信部发布《环保装备“十二五”规划》,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将拉动环保装备市场的发展。国内环保装备企业众多,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仍面临规模小、上游不足等诸多问题。
脱硝、污泥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新环保领域、以及一般工业领域环保设备应用将为中外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需要尽快完善标准、融资等配套政策,企业也需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
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拉动环保装备市场发展
环保装备包括环境污染监测仪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和材料、资源再生利用装备等。
“十二五”期间,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将拉动环保装备市场的需求。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最高排放限值大幅下降。用于火力发电的新建燃煤锅炉的二氧化硫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不含特殊地区)由400mg/m3下降到100mg/m3。到2015年需要新增烟气脱硝容量8.17亿千瓦,需投资约1950亿元。
从2012年起,开始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对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尘颗粒)进行监测,2016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全国388个地级以上城市在PM2.5监测设备上的总投资需20多亿元。
2011年底,环境保护部与各省政府及国家电网、中石油等大型央企签署减排目标责任书,涉及总计5561个工程减排项目。中国环保装备市场的目前的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到2015年有望超过4000亿元,国内环保装备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是市场的主体,占比85%左右。
国内环保装备市场规模
全国779家规模以上[ 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环保装备制造企业,201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4.59亿元,同比增长31.64%,出口交货值50.77亿元,同比增长25.66%。
为了推动环保装备行业发展,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态度,鼓励各类企业参与、技术引进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融合。鼓励各类企业、组织、个人等参与研发、制造、应用和投资。
在最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环保装备行业仍被列入鼓励类,并且产品项目比上一版目录有所增加。
除了装备制造行业本身,也注重发展工程设计、中介服务、运营保障和工程总承包等一体化服务,“十二五”期间将发展20家具有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大公司。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