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六安市南楼村土生土长的农家人,1996年在本村开了第一家木材加工厂,凭着勤恳与辛劳,从刚开始的单纯私人来料加工,发展到收树、订单加工、成品包装箱出售一条龙服务,成为村里致富带头人。他家三层楼共500余平米,为了村里整体规划,不顾自己损失,毅然决定拆除刚刚装修好的楼房及厂房,做起拆迁排头兵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他叫杨庆明,是普通农民的缩影。
【生活好了】勤勤恳恳从木匠起步
“青草池塘家家楼,稻谷飘香处处厂。”8月28日,从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下乡,如果不是村干部指引,我还不知道已经进入南楼村,车子驶过水泥路,眼里都是两三层楼房,不似印象中的农家院落。远处一大片黄澄澄的田里飘来稻香,我意识到,这是个收获的季节。
苏埠镇为皖西大别山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南楼村分布着不少加工、养殖大户,我的体验采访从村委会旁的木材加工厂开始。
初见杨庆明,他正在机床上忙碌,没聊几句话,杨师傅急匆匆要回去干活,说晚上可以好好聊。
我与村民交流得知,以前的南楼村是贫苦的代名词,家家户户的年轻人跟风去江浙打工,村里只剩黄发垂髫。
村干部王刚介绍,杨庆明的起步阶段是从木匠开始,现在,他的木材加工厂从事原木料半产品加工及包装箱定制,常年雇用本村闲散劳动力,年收入10万,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思路新了】领头引路建家庭作坊
杨庆明的家在路边,有三层楼,一层靠路边几间为木材厂厂房。晚饭酒过三巡,杨庆明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当时做木匠时,凭手工活起家,1991年时,在路边盖起了二层小楼,那时引起了不小轰动。
1996年,杨庆明去外面转转,感觉到了村里跟镇里比有不少差距,转变思路,花1.4万元买了台带锯机,在南楼村开办第一家木材加工厂,刚开始全靠私人来料加工,定制木质门窗。
2003年左右,他放开视野,感觉到仅凭自己一家的实力,难以吸引外来商人注意。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杨庆明打破常规,多带徒弟,他认为,只有村里的木材加工厂多了,并且几家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才能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需要。在杨庆明的带领下,近年来,村里新建六七家木材加工厂,都从他这取经,杨庆明也毫无保留地将各种技术及信息相告。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