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2月通过对沈阳原三大机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辽宁精密仪器厂资产重组而组建。1996年7月1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410。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2004年机床产销量突破5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销量突破6千台,机床产销量多年来始终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沈阳机床厂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如观念的转变、并购战略的实施、重视人才等造就的。除了这些因素外,不难看出,沈阳机床的“微笑”符合微笑曲线原理。首先,沈阳机床重视对技术的投入。改革初期,这个国有老企业意识到日本同类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沈阳机床的35倍以上,这就是处于“U”低谷的原因。为了改变技术落后状况,沈阳机床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性步骤,尤其是强调自主创新的“PRD计划”。该计划不但追求国内技术的领先,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顶尖的企业合作。该计划保证了沈阳机床从落后走向先进,形成了微笑曲线的拐点。
其次,沈阳机床注重在价值链下游环节上下功夫,优质的服务体系保障了良性增长。2005年推出的“A计划”和“B计划”,实现了重点客户零投诉,建立了客户迅速反应机制,与客户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沈阳机床还重视品牌建设,在收购德国企业的时候不埋没“希斯”这个老品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但求数量上的突破,还重视形象的定位,注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沈阳机床能满足重点行业建设项目需求。产品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可替代进口,对提高民族装备工业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具备了现代化国际化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沈阳机床做到了成功转型,开始了微笑。应该说,微笑只是起步,这几年的成功路径反映在经济学的曲线上,我们看到一个“U”型弧度不深的微笑曲线。
希望沈阳机床的微笑弧度越来越大,能从微笑走到“大笑”。当可以放声大笑时,沈阳机床将会是行业的领跑者,成熟的经营者,在技术深度上的权威拥有者。下一步沈阳机床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深化微笑曲线的弧度,做到这点,要保持研发优势,集中于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建立有竞争力的产品群,同时深化客户服务体系,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寻求价值丰厚区。二是拉大微笑的横向幅度,提高行业内市场覆盖率,做到这一点,应继续实施兼并、“走出去”的战略,在全球市场上扩张,也可以简化中间生产环节,集中关键部件的生产。
(来源:互联网)(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