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废电池处理亟待产业化

废电池处理亟待产业化

时间:2008/5/21 9:34: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16 字号:
[摘要]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废电池回收利用这一至今未解难题为业界普遍关注。   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制止废电池对环境污染的蔓延,其后果将比“白色污染”严重得多。   我国作为电池的生
  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废电池回收利用这一至今未解难题为业界普遍关注。
  专家认为,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制止废电池对环境污染的蔓延,其后果将比“白色污染”严重得多。
  我国作为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废电池的回收处理无论从资源循环利用还是从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的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废电池回收处理体系、形成产业化已刻不容缓。
  污染严重触目惊心
  据统计,我国已经成为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废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
  科学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电池的使用基本上是一次性的,电池的回收率非常低,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而且一些落后的技术也导致了回收的高成本和二次污染等问题。例如一颗钮扣电池弃之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仅这种电池中国每年要消耗70亿只以上。
  电池中96%为锌锰电池和碱锰电池,其主要成分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而且它们还能够与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如金属有机甲基汞等。废电池无论置于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
  1998年《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上明确定义,汞、锡、锌、铅、铬为危险废弃物。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5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3种:汞、铅、锡。这些电池的组成物质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若将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日积月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电池回收面临“尴尬”
  废电池污染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但面对大量的废电池众多废弃物处理公司却没有发挥作用,废电池处理正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专家指出,这种“尴尬”缘于国内废电池处理行业还没有建立一套产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模式以及缺乏政策扶持。
  首先,人们对废电池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自觉回收废电池的环保意识。废电池随意丢弃现象严重。目前全国设置的废旧电池回收箱,绝大多数遭受冷落。
  其次,电池回收后处理上的技术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特别是一次性电池,因为原材料品种太多,增加了处理难度。目前仅限于回收,而没有处理和再利用的措施。所谓回收也仅仅是将污染集中,即使能回收,回收的废电池也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第三,缺乏政府扶持。我国废电池回收处理产业目前尚缺乏政策扶持。废电池处理的利润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政府补贴和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新产品,如锌、锰、汞等。目前,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对废电池的回收处理实行“政府补贴”,即处理一吨废电池,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偿。但在我国尚未实行相关政策。
  第四,资金紧缺。处理集中存放废电池的另一个办法是按照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集中填埋或存放,但是这样处理一吨需要三四千元的费用,又面临着费用无着落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各种因素制约着废电池处理产业的发展。由于废电池处理回报率低,效益周期长,很难吸引投资者,因此很难形成产业化规模,而没有规模就无法实现效益。
  完善体系形成产业化
  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迄今还没有一种得到普遍接受和运用的、经济型的综合利用工艺。对此人们一直在寻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取的科学处理方法。可以说,废电池的回收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

(来源:互联网)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