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钢铁市场运行机制的成熟。由于中国钢铁市场在机制上尚不完善,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意味着钢铁市场存在着比较高的风险。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钢铁企业需要提高对风险的预见能力和识别能力,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措施上做到对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
任何的市场都存在风险,钢铁市场的风险即不确定性因素对钢铁企业收益、损失的影响,可按形式划分为以下类别: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所产生的市场不确定性及其风险;钢铁行业与下游行业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风险;钢铁企业与经销商因利益对抗所产生的销售渠道流通不畅的风险;钢铁企业之间进行激烈的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诸如收益减少、市场份额减少、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风险;企业营销决策失误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培育企业竞争优势是重点
面对同样的风险时,有的企业可以转移或化解风险,甚至将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有的企业则在风险中束手无策。这说明无论什么样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果都看作是企业外部矛盾,那么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及决策失误,就是促进风险突发并产生负作用的内在矛盾。任何一个企业受到所谓风险危害,都是内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风险的本质所在。
在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优秀的企业往往能抓住机遇,并能借机乘势而上。优秀企业之所以能规避风险,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竞争力各组成要素上具有领先优势。这种优势很好地化解了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从而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
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是要提高企业预测、识别风险的能力,在风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提高转移、抵御风险的能力。规避市场风险能力是企业核心专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核心专长外延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这意味着,提高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的根本是打造企业的核心专长,从企业营销管理的层次来看就是在体制、制度、措施等方面保证企业市场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采取营销管理措施规避风险
在营销管理的层面上,针对当前钢铁市场中突出存在的价格波动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决策负面影响不断增强的现象,培育规避市场风险能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钢铁企业特别是特大型钢铁企业要率先垂范,共同制订并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完善的市场竞争规则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良好行业发展环境的必要条件,能够较好地防范个别企业非正常竞争行为对本企业的伤害。
第二,钢铁企业要建设高效的营销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所建立的以总部销售为主体的营销模式存在着许多缺陷,必须改革。钢铁企业不仅要担当好产品制造者的角色,更要担当起商人的角色,要敢于将销售前台推向市场的最前沿。营销体系的改革,意味着钢铁企业内部权力结构、组织结构、利益分配结构的重新调整。谁调整得快、调整得到位,谁就能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
第三,整合渠道资源,对渠道实施战略控制。钢铁企业整合渠道资源,重在渠道中经销商群体组成、渠道成员的责任分工与考核、渠道成员间的相互制约与利益分配等方面施加控制,缩短企业与终端市场的距离,规避渠道混乱所产生的各种风险。
第四,大型钢铁企业实行“合争”与双赢的竞争策略。伴随着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应发挥自身的资源、区域垄断、产品及技术优势,在展开竞争的同时进行合作。同时,发挥钢铁产品供应方在均衡定价中对资源的控制优势,共同引导市场价格的制订,减少价格非正常波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保护全行业的整体利益。
第五,大型钢铁企业应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与下游行业的大企业集团用户构建战略联盟,保证需求的稳定性。钢铁企业与大用户间的长期战略协作,有利于减少流通成本,保持钢材市场价格的稳定及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有助于企业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风险。同时,对终端市场零售交易价格的制订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避免流通领域价格炒作所带来的风险。
第六,强化信息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市场竞争中,对信息能够进行有效整合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较为充分的信息资源,并可能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决策和主动竞争。由于当前钢铁市场尚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钢铁企业更要加强对各种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力度。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调研与信息分析体系,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