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当前国际金融海啸肆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紧张,民营企业生存遇困,在这样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应该如何调整应对策略来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11月8日开幕的第六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与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民营企业家一起,共同探究危机下的解困之道。
省人民大会堂“第六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主会场里,与往届的峰会相比,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民营企业家们少了一些笑容,多了一份凝重。
“今年对于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更多地去考虑如何生存、如何活下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倩的一番话或许说到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心上。
2008企业竞争的“赛程”接近尾声,来自多方面的信息越来越清晰地显示:世界经济低迷,而中国经济也进入调整期,本轮经济调整期受冲击最大的是传统制造业。在全球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及环保压力骤增等多种利空因素作用下,浙江制造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第六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这个冬天会特别冷,要多穿点衣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题为《当前经济形势及展望》的主题报告中,不忘用形象的比喻给民营企业家提醒。
的确,从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来看,受原材料上升、人民币升值加快等综合因素影响,浙江经济目前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工业增速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有关数据显示,今年的前4个月,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21%。在利润空间被挤压的同时,宏观调控信贷紧缩更使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占浙江省GDP总量60%以上的是民营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和一些困难企业面临收贷和惜贷的双重压力,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的危险。
来自浙江银监局的数据也显示,上半年浙江全省贷款少增了578亿元,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今年一季度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50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全年增量的8.6%。于是一些困难企业不得不转而求助“地下钱庄”。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注、吊销企业12375家,同比增长6.87%,有1200多家企业歇业关停,这在浙江近10年来的历史上都是没有的。
从我市的情况看,寒冷的冬天也降临到了我市民营企业身上。第六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发布了中国社科院最新公布的“2008中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2008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两大榜单,我市有5家企业榜上有名。但是在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今年只有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一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它还不属于我市的企业。前几年出现在榜单中的企业都已经悄然退出。
“过冬”信心最重要
冬天注定是难熬的。“这时,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比其他东西都重要。”多年来一直参加中国民营企业峰会的超人集团董事长应正说,在刚刚公布的“2008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超人集团入选其中,同时入选的还有星月集团有限公司、步阳集团有限公司、群升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集中在永康。
“在永康,许多民营企业家对今后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应正说。尽管永康市也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总的经济基本面还比较稳定,该市星月、步阳、群升等一大批企业在逆境中树立信心,求生存、求发展,在国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实行内外“两手抓”:在内部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粗放型的管理进行“精耕细作”,多做降低成本的“瘦身运动”;在外部,变单一的外贸市场为内外并举,同时大力拓展新的国际市场,寻求发展新机遇。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企业表现出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这个寒冬,我们要千方百计活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参加峰会的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在中国民营企业家(领袖)论坛上的发言,引起了不少与会企业家的共鸣。
尹明善认为,应对目前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寒流,民营企业要做到两个避免:避免失血过多而死,要保住手头的现金,不能盲目投资;要避免自己怄气而死,要有信心、有勇气,把企业经营好。
“我送给民营企业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坚定信心。”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在分析当前的形势后说,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困难高度重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信贷等政策加以支持,再加上民营经济特有的灵活机制和永不放弃的企业精神,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抵御这次危机。
太平绅士、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荣誉会长范徐丽泰女士则以香港当年遭遇的金融危机鼓励民营企业家,只要有信心,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是危机更是机遇
更多的人将这个冬天看做是春天即将到来的转机,是提高竞争力的机会。
“企业作为一个最小的经济元素,虽然不可能阻止冬天的到来,但应该尽量做到:一是争取根不要被冻死,等待春天的到来;二是在根被冻死之前,已经孕育出新的种子,原来的死掉就死掉,把生命换作一种新的形式;否则,只能永远被淘汰出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说。
的确,危机不可避免会使市场淘汰一批转型慢的企业,但危机也肯定会使一大批善于把握机遇的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民营企业要善于‘危’中求‘机’,把挑战转化为机遇,企业的视角可以更多地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从城市市场转向农村市场,从产品市场转向服务市场。”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说。
在我市,许多民营企业面对压力、困难和挑战,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中“危”中求“机”。许多民营企业改善内部管理、改善工艺流程,提高企业内部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我市的星月集团摩托车公司就不仅安排员工带薪培训,还出钱请来技术专家给他们上课,让员工和企业一起“转型升级”。
众多出口加工型企业及时调整海外市场。面对今年欧美国家圣诞用品市场的萎缩,永康义乌等地
企业立即掉转拓市方向,将眼光转向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作为全省最大的圣诞礼品生产商,浙江圣鸿集团公司面对着各种不利因素,努力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档次,今年的出口额仍然保持着三成多的增长。“圣诞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我们就在产品种类和档次上做文章。”浙江圣鸿集团公司副总裁应志鹏说,目前该公司有各种产品1000多种,而且产品也从圣诞礼品衍生到狂欢节饰品、万圣节饰品及节日衣服等多个系列,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到目前为止,圣鸿公司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多,全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一些企业还有意收缩海外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效果渐显。更有不少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将眼光瞄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或者某个行业、领域的特定危机,对广大企业其实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我们挺住了,就往前迈出了一大步。”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给峰会发来的贺信中说。
摆脱困境,凤凰涅?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领袖)论坛上,专家学者为民营企业提出了八点解困之道,帮助企业抓住机遇,摆脱困境,凤凰涅?。
一是对人民币升值应有预计性,预测汇率等因素,制订出口成本计划。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在30个月已累计升值超过13%,对企业来讲必须认清今后人民币是否还会升值,以及升值的幅度,综合考虑出口价格上升的各项因素制订出口成本计划,按计划采购、制订出口价格。
二是向制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生产基地。现在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投资环境已经有很大改善,泰国等国家的投资环境也比以前更为规范,市场规模更大,也是不错的选择。我国企业通过本土总部接订单,进行研发、设计,并在海外成本更加低廉的地方进行生产,然后销往世界各地,这种经营方式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三是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以中东等能源出口地区为例,由于今年石油价格高涨,这些国家进口实力增强,开拓这些市场,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是在精益和柔性生产领域投资。精益柔性生产具有六大特性:生产与市场联动、“零库存”物流系统、现场作业研究、高效的柔性产品系统、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控制、人员素质持续提高。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可以快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是明确品牌形象。明确品牌形象并不等于塑造更高端的品牌形象。实际上,明确品牌形象的目的是使特定品牌专注于不同的目标客户,为品牌设计、工艺流程和营销决策提供指导。有的时候,恰当地保持品牌的“低端”形象,同样会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六是增加优势产品的产能。对于优势产品来说,迅速扩增产能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从而取得市场优势地位。此外,对于一些开工不足的厂家,增加产能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七是兼并收购。通过并购,提高竞争实力。企业通过收购做大,是积极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好机会。有专家就指出,针对国内汽车企业重组多以先进收购为主的状况,应该鼓励公司之间进行合并式、资产置换式、分拆式、组建战略联盟等形式的重组,实现资产优化配置。<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