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十几家厂商外,大部分真空获得设备参展企业均来自沈阳、山东和浙江一带。是什么原因使真空获得设备区域性分布这么明显呢?
经历两个发展期
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真空行业分会秘书长李春影介绍,我国真空工业从诞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中期是第一个发展期,这一时期是从制造简单的抽气机开始的。当时全国生产真空设备的企业不足20家,产品以中低档真空获得设备为主,如制镜镀膜机、香烟包装机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整个90年代是中国真空工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期间,生产企业增加到近3000家,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整个真空行业经过“七五”、“八五”的技术改造后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从加工条件上讲,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树脂砂铸件等先进生产设备开始装备企业。到1996年,由于炼镁行业的拉动,使真空行业得到飞速发展。
沈阳产业群:相安无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来在企业里面的那些业务骨干纷纷离开原单位组建新公司,然后再继续分化,最后在当地形成产业群。真空获得设备产业群主要集中在沈阳、山东和浙江一带,然而每个产业群又都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辽宁省的产业群主要集中在沈阳市,沈阳真空设备厂又是该地区产业群的鼻祖。在沈阳地区主要以油扩散泵为主。这种泵技术门槛较低,市场应用范围也很广,虽然油扩散泵在该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生产基地,但各厂之间相安无事。
相对于沈阳而言,山东和浙江一带可就没这么消停了,老企业与新企业、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显得激烈。
山东产业群:内忧外患
山东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四五十年历史的老厂,以生产水环泵为主。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2000年企业进行一次体制改革。改制后的淄博真空,相对于没改制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引人注意的是组建于1997年的后起之秀山东淄博水环真空泵厂有限公司,由于这家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短短六年的时间,水环泵的销售收入就已经达到1亿多元。
对于小型水环泵而言,技术含量较低,谁都能做,这也是在当地形成产业群的主要原因;而大型水环泵对制造工艺、装备水平等的要求都很高,这对于曾经与德国纳西姆合过一段时间资的淄博水泵厂来说,无疑具备了生产大型泵的条件。
可喜的是,记者在淄博真空展台上,看到了他们通过引进韩国技术开发出来的大型干式泵机组,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真空获得设备在产品技术含量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由于这种泵对加工工艺、材料等的要求高,国内的一些大厂虽然一直都在喊要开发干式泵机组,但喊了几年没有开发出来,因此这块市场一直由瑞士、韩国等一些国外厂商占领。虽然沈阳华宜等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有部分干式泵展出,但是,这些产品都是应用在食品、化工领域的,要想真正使这些产品进入到电子行业,打破电子行业真空获得设备一直由瑞士、德国、日本等外因厂商一统天下的局面还很难。
最早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纳西姆,现在变成了一个独资企业,这对于山东地区的企业来说,都感到压力很大<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