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主创新之路
我国第一片兆瓦级风电叶片——1.5兆瓦级
这片叶片是由华翼风电叶片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据了解,这家公司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保定国家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中国风能协会等共同发起成立的风电叶片专业化研发机构。
出席下线仪式的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说,中国风电技术基础还很薄弱,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更多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只会组装风机,还不能自主设计,许多引进的设备还不能完全消化吸收。
据秦海岩介绍,中国已有近70家企业涉足风电整机制造,17至18家企业完成了样机的制造,并网发电。大部分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化,产业链初步形成。但轴承、电流器、控制系统等风机的核心部件相关技术,目前国内企业并不完全掌握。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风电设备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2005年11月,华翼风电设备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华翼)在河北保定成立。两年多来,华翼致力于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叶片研发体系,成为国内首个风电叶片自主研发机构,填补了我国风电行业没有叶片自主研发机构的空白。
华翼汇聚了包括中科院15名院士在内的国内风电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高端专家学者,员工140余人,重点研发850千瓦至2.5兆瓦多个系列叶片产品。华翼致力于掌控风电叶片的设计研发技术,突破风电叶片核心技术壁垒,打造中国风电行业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促进中国风电技术的自主化发展。
由华翼设计的叶片此次在甘肃白银实现了产业化,说明产业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产业有望长足发展
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造价约占整个设备的1/4到1/3。国际市场存在较大的需求。例如美国计划未来两年内装机500万千瓦,日本和澳大利亚也有与中国规模相当的市场规划。
华翼风电设备研发公司董事长、中科院院士徐建中说,中国风度较低、北方沙尘天气较多等特点都要求风电设备自主创新。从引进装机,到联合设计,再到消化吸收、自主设计,这标志着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化的新进程。
我国去年开始掀起的节能减排风暴将令风电这一新兴绿色能源获得长足发展。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航惠腾公司的产品已经成功服务于全国30多家大型风电场,2007年其产量占国产叶片的90%;惠德风电已批量投产并向美洲出口;国电联合动力兆瓦级风电机组成功下线,预计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80亿元。总投资11亿元的中国电谷风电设备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亿元。此外,中国电谷3(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