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以前,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包含深刻战略思想的兵学圣典,在今天还深刻的影响着世界。而对于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以及相应的铁合金、耐火材料、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科学研究等这一完善的钢铁工业体系在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下,为取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仍可吸纳其深刻战略思想。
世界钢铁指南中对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从产品竞争力、成本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等3大类指标来评价。针对国内钢铁业,只有合理的危机竞争战略才能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笔者从以下方面来解析中国钢铁业成长战略: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战略:
◆世界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生产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钢铁生产布局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钢铁生产重心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1950年所有发展中国家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比重仅为2%,然而到2007年仅中国的钢产量就占36.4%,西方发达国家的份额大大减少。
◆国际钢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竞争焦点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
在世界钢材贸易结构中,板管材占贸易总量的70%左右,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钢材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出口钢材中,板管比达70%以上。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板带材产能仍将大于需求,冷轧板、不锈钢板、镀锌板等设备的开工率只有70%左右,贸易价格波动大的状况不会在短期内缓解,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钢铁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加深,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世界钢铁工业出现了两轮大规模的技术创新高潮,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期间内,大致形成了三代炼钢技术。技术创新活动大大提高了钢材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先进产钢国从吨位扩张到结构优化的战略转移。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积极参与这两次大的技术创新,使他们不仅成为世界产钢大国,同时也使他们在世界钢铁市场上赢得了竞争优势,成为了世界钢铁强国。
2、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作低成本战略。近年来,全球钢材消费量的旺盛增长,刺激了铁矿石、焦炭、能源和物流费用的大幅扬升,造成了在2008年金融风暴到来时,我国钢企最大的困难不是钢材价格的下跌,而是大量高成本库存的消化。所以,四季度的全行业亏损是毫不奇怪的。
如果能够有效控制上游行业的成本,企业的压力将会减小很多。而对原材料控制主要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自身拥有铁矿石、煤炭资源,可获得比市场价格低的原材料;二是能够通过长期协议锁定原材料价格,可保持成本的稳定和可控;三是由于地理位置或交通便利可获得低于市场均价的铁矿石、煤炭等。
3、加强行业协调指导促进兼并重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谈到:中国钢铁产业做到了世界第一,但却没有话语权。跟人家议价,对手在全世界只有三家,集中度非常高,结果导致每年人家要涨多少,你就得涨多少,你都得接受。日本和韩国只有两三个钢厂。如果中国有10个大型钢铁企业承担80%的钢材生产量,那也足够了。而现在中国的钢厂有1000多家。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