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产业链总括
一、行业概况
机械制造业是历史悠久的工业形式,时至今日,其第一大工业的地位仍然无法被撼动。根据统计,截止至2006年,机械制造业依旧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之一,占据了约60%的份额。
机械工业大致分为三部分:
机器制造:生产作为生产资料的机械产品。如农业机械中的拖拉机;工业机电设备中的轧钢机、炼油厂成套设备、发电机组、各种机床等;交通运输机械设备中的汽车等;建筑设备中的推土机、搅拌机等;民用消费资料的机电产品,如各种家用电器、自行车、缝纫机等;还有各种仪器、仪表。
金属制品制造:制造生产资料中的各种配件、备品、工具、容器等,也包括消费资料中日用金属制品,如铝制品、铁丝、标准件、剪刀等。
修理设备:即对机电装置和金属制品进行修理的专用设备。
机械行业下游行业众多,涉及到三大产业的诸多方面,农业、石油、电力、冶金、化工、纺织、建筑、汽车、港口、航运、文教卫生等行业都与机械行业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上游产业煤、电力等能源瓶颈行业和钢铁冶炼等原材料行业构成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对行业发展制约性很大,表现出很强的关联关系。
(一)完整产业链条
(二)行业基本特征
机械工业是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业,生产过程具有加工—装配性质。加工过程基本上是把原材料分割成离散的毛坯,然后逐一经过冷、热加工,部件装配,最后装配成整机出厂。
机械工业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为用户订单设计(ETO)、为订单生产(MTO)、为订单装配(ATO)和按市场预测的为库存生产(MTS),相应组织生产的模式有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
离散型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过程所需机器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而且各个时期生产的产品构成随市场需求变化,从而要用到的设备资源也随之变化。由于产品中各部件制造周期长短不一和产品加工工艺路线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对象动态多变,因此为了保证产品成套、按期交货,又要尽可能减少在制品积压,导致生产物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从每一产品的交货期倒推,周密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产出数量和时间。
由于机械制造业产品结构复杂、工艺复杂,因此工程设计任务很重,不仅新产品开发要重新设计,而且生产过程中也有大量的变型设计和工艺设计任务,设计版本在不断更改。为了不断推出知识含量高且价格能被用户接受的新产品,机械制造企业必须具备强有力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因此,工程设计分系统是机械制造业CIMS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系统。
为了适应产品结构的不断变化,机械制造业的底层加工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柔性,不断以数控机床代替普通机床,以加工中心代替专用工种机床是发展的趋势。
由于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在当今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形势下,靠一家企业单打一的局面已缺乏竞争力,目前主机厂与零件制造厂(又称中场企业)的分离,组织跨地区的企业动态联盟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因此,机械制造企业CIMS还应具备对联盟企业资源的动态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二、目标客户
(一)三一重工
公司经营范围
建筑工程机械、起重机械、停车库、通用设备及机电设备的生产、销售与维修;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及电子产品、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的生产、销售;客车(不含小轿车)的制造与销售;五金及政策允许的矿产品、金属材料的销售;提供建筑工程机械租赁服务;经营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除外)。
经营情况
三一重工公司主营产品竞争优势突出。混泥土机械:公司只是生产核心零配件,其他部件外包,确保了公司的毛利率,公司立足维持有序的行业竞争格局以及按利润优先接单的原则确保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0%左右。
履带式起重机:目前已经形成50吨至800吨规模的履带式起重机生产链,正在研发1200吨的产品。履带起重机的产品结构完整,从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大吨位的履带式起重机主要依靠进口,而三一的履带式起重机已经逐步为国内厂商所接受,有望在今后几年保持较高增速。路面机械:受益于行业景气和国内需求的持续上升,计路面机械仍能保持高速增长。旋挖钻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2007年预计产生净利润1.4亿元,2008年预计同比增长50%以上,受益于全国高铁项目的陆续开工,公司在旋挖钻机业务上有望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公司预计2007年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00%以上,其2008年业绩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混凝土机械仍是公司第一大主营业务。上半年由于改变收入确认方法和混凝土机械需求旺盛的原因,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9.37亿元,收入占比达到81%,同比增长92.4%,泵车、拖泵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二)中国船舶
公司经营范围
船用柴油机及备配件、铸锻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等成套设备、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相关的技术服务与咨询;经外经贸委批准的进出口业务,建设工程钢结构制作。主要经营船用柴油机及配备件、铸锻件、冶金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
经营情况
2007年9月20日公司完成了2007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变动登记工作,至此,实现了中船集团核心民品主业重组上市的目标。公司已从仅从事船用低速柴油机制造为主业的企业,转变成拥有造船、修船,核心配套(船用低速柴油机制造)三大业务为主业的控股型上市公司。1-9月份,公司合并实现营业收入为129.64亿元,合并净利润为27.42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1.29亿元,均比06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公司紧紧抓住世界船市兴旺的有利时机,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造船、修船、造机的生产总量和产品承接都又有明显提高。公司控股的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已形成了批量船生产的优势;中船澄西船舶修造公司提升了特种船修理和大型改装船的承接比例,至9月底,其完成修船产值已接近全年指标。
(三)柳工
公司经营范围
经营装载机、挖掘机、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维修、技术服务等。
经营情况
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906.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6%,营业利润38,150.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60%,净利润32,486.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66%。
公司上半年销售装载机、挖掘机及压路机等产品共15,589台,较上年同期增长32.60%。其中装载机销量13,838台,同比增长29.24%;挖掘机销量1,102台,同比增长50.75%;压路机销量420台,同比增长53.28%。公司上述三大类产品销量增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6、0.4、2.3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平地机、滑移装载机等新产品的销售与上年同比也有较大的增长。
上半年,公司出口整机1187台,同比增长73.5%,出口创汇5633万美元,同比增长90.11%。
(四)昆明机床
公司经营范围
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机床系列产品及配件、电脑资讯产品、高效能产品、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高科技产品、进行自有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及技术咨询业务。主要经营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机床系列产品及配件,光电一体化产品等。
经营情况
A、资产总额增加436,245千元,其中:流动资产增加416,417千元,主要是因为本年度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产销规模继续扩大所致;
B、货币资金增长84.53%,原因是机床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回款大幅增加所致;
C、预付账款较年初增加53,333千元,增长122.86%,主要是子公司赛尔订单大幅增长,同时外配套合同预付款增加所致;
D、存货增长35.72%,主要原因是公司产销规模不断扩大,08年订货增加,增加生产的前期投入;
E、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增长是因为本期机床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所致;
F、营业外收入增加是收到数控机床增值税先征后返50%的款项,较上年同期增加1372万元所致;
G、投资收益增长2808万元,主要原因是收回中富证券委托理财款,增加投资收益2438万元;
H、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本期产销规模扩大,销售结构优化,致使毛利率提高及收到1572万元数控机床增值税先征后退50%的款项以及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五)秦川发展
公司经营范围
金属切削机床、塑料加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件、数控系统、精密齿轮(箱)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经营本企业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等商品及相关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承办本公司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开展"三来一补"业务;技术开发、咨询与服务。
经营情况
1、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9.30%,主要是公司主导产品销售量增加所致。
2、销售费用比上年同期上升48.87%,主要是公司销售规模扩大,运费、展览费用、业务费增加所致。
3、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上升52.87%,主要为公司业务扩大增加人员职工薪酬及相关费用增加所致。
4、营业外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358%,主要是公司本部数控机床退税和项目贴息所致。
5、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64.95%,主要原因为美元汇率变化所致。
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14%,主要是公司销售规模扩大预收货款增加以及收到数控机床退税和项目贴息所致。第二节上游产业链分析
一、钢铁
(一)我国钢铁运行情况
2007年我国以4.89亿吨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粗钢产量生产国,不过,包括中国、欧盟、独联体和美国等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增长均放缓。
2007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13.435亿吨,同比增长7.5%,这是连续第五年增速在7%以上。其中,我国产量为4.89亿吨,同比增长15.7%,我国仍为全球第一大粗钢产量生产国;第二为日本,为1.2亿吨;随后是美国的9720万吨;此外还有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巴西和意大利。
我国粗钢产量不仅全球第一,且产量超过第二到第八的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6.4%,2006年这一比例为33.8%,2005年为31%,2004年为26.2%,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粗钢产量增速开始减缓,全球7.5%的增速低于2006年的8.8%,其中,我国增速15.7%也低于2006年的18.8%,以及2005年的26.8%。
总起来看,07年下半年的钢铁产量增长较上半年趋缓。中国的钢产量增长仍是健康的。中国钢材消费增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支撑,特别是建筑业,而不是基于钢材出口的大幅增长,全球钢铁市场前景向好。
(二)08年钢铁需求预测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从紧的力度较强,这可能抑制固定资产与新开工项目投资的增速,从而压缩钢铁需求。2008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同比增速12%,较2007年微幅下降。倘若货币政策从紧的力度加大,粗钢的消费增速可能回落至10%或以下。2007年,我国出口坯、材折合粗钢合计7250万吨,极大的拉动了国内资源消化,但同时也增加了污染排放、资源消耗以及国际贸易摩擦。
如果目前的政策效力完全释放以后,依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则极有可能再度出台相关政策抑制出口增长。因此2008年中国钢铁出口形势比较严峻,预计全年坯、材折合粗钢出口合计较2007年最少下降2000万吨。
原燃料成本高位运行的格局依然会贯穿整个2008年,而在铁矿与煤焦等成本因素的推动下,2008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保持高位波动运行,部分品种有望继续创历史新高。
从机械制造业需求来看:机械制造业的总量较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体占我国工业总量的15-20%,机械工业是钢材需求大户,2004年机械工业全年钢材消费量1.25亿吨,约占当年全国钢材产量的39%。“十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71%,2006年比上年增长约30.06%,2007年1至10月累计同比增长31.91%。目前机械企业手持订单普遍比较饱满,预计2008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但增速将比2007年有所减慢,预计工业总产值将增长25%左右,利润总额将增长20%左右。
尽管机械工业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靠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从而钢材的万元产值单耗水平将继续下降,过去5年趋势分析,年均约下降8%。与需求总量的增加相比,机械工业对钢材品种发展及性能提高的期望更为迫切。随着重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参数的极限化,需要开发更多具有耐高温、高压及耐辐射、腐蚀等性能要求的新品种钢材。
二、有色金属
(一)有色金属市场运行状况
从07年10月份以来,国内市场上主要有色金属品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其中,沪铜连续最大跌幅达到22.16%,沪铝连续最大跌幅达到14.09%,沪锌连续最大跌幅更是高达37.75%,其他有色品种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这也较大程度影响了有色金属股的市场走势。最近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趋于回升。
07年,有色金属板块作为牛市的主流品种极大程度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有色金属行业在07年的业绩骄人。在具有同期可比的30家样本公司中,铝业公司07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13%,净利润同比增长234.89%;锌业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88%,净利润同比增长27.29%;黄金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36%,净利润同比增长47.29%。
(二)08年有色金属行业预测
铜长期需求较有刚性,受开矿周期限制,铜精矿依然紧缺,而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供给瓶颈依然存在;铝消费目前依然旺盛,成本上升对电解铝价格形成有效支撑;铅的全球增速放缓,供求差额存在;锡行业集中度高,中国将通过限产以维持金属价格保持高位运行;钨中国控制全球85%的产量,随着行业整合的逐步到位以及越来越重视资源定价权的重要性,钨行业将发生重大变化。得出的结论是,铜、铝、铅、锡需求旺盛,供给增速减缓或趋于下降;锡、钨等行业集中度较高,08年依然有戏可唱。
07年铜、锡、黄金价格将同比上涨,铝是最安全和长期价格值得看好的品种。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使资源类企业维持高盈利,整个有色金属行业高景气度继续。
07年上半年有色金属股价因为受业绩制约恐怕难有很好表现。07年三季度在受消费旺季和供给增速放缓的共同推动下铜、铝等金属价格上涨可能性较大,势必成为有色股上涨的重要催化剂。有色板块接下来的反弹更大可能会表现为较为温和的上扬,总体来说08年会是其表现较为辉煌的一年。
第三节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造船产业发展预测
造船行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正在强化。中国造船修正吨位新接订单、累计订单、造船完工量世界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中国造船新接订单市场份额与韩国交替领先;累计订单世界市场份额稳步上升,超过日本,逼近韩国水平;造船完工量指标仍然落后韩国、日本。造船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继续强化。我国造船技术差距将逐步缩小,国际竞争优势逐渐提升。预计2015-2020年在三大常规船型上造船完工量达到世界第一。
(一)供求关系分析
世界造船供求紧张关系加剧,造船景气周期将持续到2010年以后。新接订单年数(新接订单/造船完工量)、累计订单年数(累计订单/造船完工量)指标可以衡量造船紧张程度,新接订单年数、累计订单年数加速上升。
供求紧张下船舶高位运行。受中国铁矿石和煤炭运量需求大增的刺激,波罗的海散货指数不断创出新高,目前仍然在高位运行。运力供不应求促使船东加速下单,产能不足,供求关系紧张推高散货船价。油运指数低位盘整,目前油轮供大于求,但2010年后单壳船将逐渐退出运力市场,供求关系将在2010年变得紧张,油运指数将快速上升,受此预期影响,油船价格也不断创出新高。集装箱运力供求基本平衡,集装箱船价涨幅落后。
(二)行业景气预测
中国造船国际竞争优势逐渐提升,中国造船景气周期显著长于世界造船景气周期。船舶是劳动力、资本、技术密集性行业,我国在劳动力、土地成本、岸线资源具备明显优势,要素优势明显。我国与日韩的技术差距正快速缩小。相对日韩,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具备10%的成本优势,该优势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此外中国新接订单年数、累计订单年数明显高于世界、日韩水平。中国造船的景气周期将比世界造船周期长2年以上。
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的内生增长强劲。技术进入、管理运营效率提升、船台周期缩短、规模经济下制造费用率、毛利率下降,船价不断上行,两公司呈现、毛利率增长、收入增长、销售净利率增长、ROE水平不断上升良好态势,内生增长强劲。
中船集团有序整合将催生世界级企业。中国造船业将主要集中在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集团,中船集团资产整合的思路清晰明确,主要造、修船资产将进入到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中国船舶将以大船为主,广船国际将以中小船为主。预计长兴造船基地、龙穴造船资产将陆续整合到中国船舶,中国船舶外延式增长的空间非常大,预计整合后的造船产量接近目前上市公司的4倍,整合完成后的广船国际的造船产量预计也将大幅增长。
二、汽车市场规模预测
从2006至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产销规模增长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而07年前11个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05.94万辆和795.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25%和23.19%。诸多利好因素的作用,使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轻松跃上又一个百万辆台阶。
尽管出现了2004至2005年汽车市场短暂的低迷,但综观“十五”、展望“十一五”的产业发展轨迹,由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由日常生活用品向车房组合为主过渡,近五年来国内对汽车产品的巨大需求成为全球瞩目的经济现象。
目前,我国汽车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年产量达到1000万辆以上的美国、日本;在汽车消费市场,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18129662辆,比2006年增长7.22%,其中私人汽车占保有量的61.25%,汽车消费数量及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明显的上行周期,2008年我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局面。预计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20%的水平;而商用车产销的增速大约在18%左右。
目前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不到50辆,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20辆,美国为750辆。大部分中国家庭还没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因此国内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另外,随着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国产汽车的性价比优势逐步显现,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这些刚性需求特征可以使国内汽车市场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态势。国内二三级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及首批私家车逐步进入更新期等诸多因素,将成为2008年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最主要的汽车增量市场。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