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农机行业科学发展水平,扎赉特旗紧紧围绕“提升服务、提高效能、促进农机行业科学发展”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们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针对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机制等目标要求,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习调研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因此,根据扎赉特旗委要求,就农机部门近年来农机化工作在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取代
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技术,如土地要用大型机械翻耕、良种的生产和使用要用机械选种、拌种、播种,水的灌溉要用机械提水、输送或喷灌,肥料的施用要用机械深施地下或喷洒叶面,农药的喷洒要用机械雾化,作物的收获也要使用机械替代人力等等。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必须优先推进农机化。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不可忽视农机化的桥梁作用。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说明农机化在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机械化生产手段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扎赉特旗是一个农业大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旗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增收、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谐、工业生产原料的供给。
农业机械在生产发展中是主力,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突出特点是高效替代人力完成农业生产。如一台水稻插秧机日工作效率可替代 20 人,一台大型的联合收割机可替代 40 人,一台拖拉机所发挥的功能不可估量。因此,从农机作用上看,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代替人力,直接创造财富,而且它的载体功能、改造功能、开发功能都能直接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机在国际工程技术界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名列第7位。我国统计的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机贡献率为30%,排第4位。从扎赉特旗所处的发展阶段看,加快工业化不能脱离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也不能脱离农村、农业、农民。农机化的发展特别是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形成,可以让一部分人从事一产,发展高效农业,成为现代农民;可以让一部分人从事二产,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成为产业化工人;还可以让一部分人从事流通等三产服务业,成为经济人。
可见农业机械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扎赉特旗现有4万多农机手,他们思想解放,市场意识强,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其中不少人正在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四是有利于振兴农机工业,促进扎旗经济持续发展。除此之外,随着农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替代能力将不断增强,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有力因素。
二、扎赉特旗农机化为全旗大农业提供强力支撑
近三年来扎旗农机局紧紧围绕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这个中心,锁定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两大目标,强力推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62%,从根本上打破了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呈现出快速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大发展格局。
农机装备总量迅猛增长,结构不断改善。2008年底拖拉机保有量达42683台,总动力1149847千瓦,较上年分别增加4563台和 648103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794台(20马力以上)。全旗配套机具69573台,配套比为1:1.63。
农机作业水平超速发展,生产机械化协调推进。耕播收三项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2.6%,较上年统计结果增加 10 %。其中机耕作业水平达83%,机播作业水平达74.7 %, 机收作业水平达20 %。根据有关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扎旗农业机械化总体上已跨入了中级阶段,向着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快速度、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三、优先发展农机化是扎赉旗大农业的现实选择
从2006-2008年扎旗农机化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农机保有量较2005年底翻了一番,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在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助推新农村建设、粮食生产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按照“1234”的科学发展思路,咬定、围绕粮食生产目标开展工作。“一”即以落实购机补贴工作为主线,“二”是提升农机装备、机械化作业水平两大目标,“三”是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农机合作组织、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为重点;“四”是最终实现增产、增收、替代、生态四个效益的大幅提高。三年来围绕“1234”科学发展工作思路,重点组织实施九个农机化项目工程,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优先发展农机化、科学发展农机化是我旗引领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选择。
(一)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工程
扎赉特旗是国家产粮大县200强之一,又是国家玉米、大豆优势农作物产业区。全旗现有耕地430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水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大中小型拖拉机4.2万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5年稳定在7.5--10亿公斤左右。2008年扎赉特旗被评为全国第五批创建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旗,创建规模201万亩,涉及玉米、水稻、花生、大豆、绿豆5大作物,同年被国家财政部列入玉米主导产业重点扶持旗县之一,这些项目的实施靠人畜力完成是根本不可能的,而是靠农业机械提供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中作业,以及产前、产后的一系列生产服务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农业机械的载体性,为粮食生产提供装备和安全保障。
实现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扎旗农民长期以来的愿望。几年来农机部门关注和研究国家农牧业产业政策,围绕全旗种植业战略布局,结合优势、主导作物,以水稻、玉米、基地建设为主体,稳步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四个加快”、“两个推进”。 即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收获机械;加快试验、示范、推广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加快大型拖拉机、精少量播种机、耕整地机械的更新换代;加快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从而大力推进水稻、玉米两个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初步解决了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瓶颈制约问题,使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变了延续千年的落后耕作方式。
(二)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工程
2004―2008年,扎赉特旗共争取购机补贴461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661台套,拉动农民投入3000多万元。2009年又争取购机补贴资金800万元。特别是今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1个月的时间仅拖拉机和播种机就落实资金400万元左右,其中补贴大中型动力机械201台,配套耕整地机具38台,水稻插秧机134台,播种机2000多台。预留100万元用于奶站挤奶机械补贴,300万元用于秋季水稻、玉米收获机械补贴。尽管已连续实施5年,但农民购机积极性仍然高涨,农机部门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借助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超速发展,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政策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形成农机“三化”发展的新趋势,即:动力机械大型化、农机作业全程化、农机服务专业化,从而把全旗农机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农机装备建设工程
2007-2008年底承担实施国家优质粮食农机装备工程,共落实资金255万元。以扎赉特旗玉米主产区小城子为重点辐射全旗,共补贴机具近千台套,包括免耕播种机。农机装备项目实施两年来,充分发挥了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农机配置,增强装备水平,夯实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走优化农机产业结构之路,为扎旗现代农业建设注入强大的活力。
(四)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是实施现代农业设施装备行动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推动农机化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和农机农艺措施的有效结合,加速提升农机化科技含量和农业科技素质,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农机部门3年来始终把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列为工作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支持,重点解决水田机整地、水稻机插秧、水稻机械化收获3个关键环节,2008年又被引入农业部项目,对加快推进扎赉特旗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园区建设面积5000亩,2007-2008年建设地点设在好力保,2009年设在努文牧仁。“十一五”期末,园区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有效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水稻品种统一、品质优良,培育品牌,促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五)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
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农机大户。三年来培育建成注册协会、合作社4个,在水稻收割机、插秧机、玉米收割机推广中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在好力保农机协会、努文牧仁杏花景新农机合作社的引领下,水稻机收、机插秧跨区作业收益越来越好,并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农机化发展经营形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小城子大岭艳丰农机合作社主要从事机耕、玉米机收作业服务和机具维修,固定资产达上千万元,成为扎赉特旗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新的“龙头”组织,一时间玉米机收社会化服务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使努文牧仁、小城子、好力保等玉米、水稻主产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做到全覆盖。2007年好力保农业机械协会还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百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跨区作业联系点。
(六)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程
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每年农机部门都召开两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现场会,大力引进和推广示范新机具,把新技术新机具的先进效果直接展示给农民,使全旗农机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如:
2006年全旗只有1台插秧机样机,经过试验后很快成为需求热点。为使农民更好地认识机插秧技术的先进性,2007年5月26日,自治区东部区水稻机插秧现场会在扎旗召开,国家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杨林、自治区农牧业厅农机局局长赵淑华和兴安盟农牧业局的主要领导到会指导并讲话。现场会的召开使扎旗水稻生产机械化再一次争得先机,从现场会召开到2008年底保有量达到220台,2009年又新增130台。
为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突破机收瓶颈,2007年9月24日,农机局承办全盟新型农机具演示现场会。演示机具涵盖水稻机收、玉米联合收获、秸杆综合利用三大类。国内1 5 家知名农机企业17种新机具在现场演示操作过程,其中水稻联合收获类7个产品、玉米联合收获类5个产品、秸秆综合利用类5个产品,充分展现了现代农机装备的魅力。现场会使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推广取得重大突破,当年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1台,到2008年底,玉米联合收获从三年前的空白发展到93台,取得可喜成绩。
(七)农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工程
多年来扎旗农村焚烧秸杆现象严重,不仅不利于发展节约型农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还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整洁,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甚至会发生人身财产事故。实现秸杆机械化还田,对增肥改土、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杆资源,提高秸杆综合利用价值,在做好反转灭茬机、秸杆粉碎还田机推广的基础上,引进推广秸杆综合利用项目。扎旗粮食产量是20亿斤,就意味着10万吨秸杆产生,如30%加工成机制炭,就变成3万吨煤,无论用于工业和民用,是使用煤炭成本的一半,最大的好处是节能减排,再利用30%揉丝打包加工成黄贮饲料,卖给舍饲养牛、养羊户,便可增值几十倍,这就是综合利用的价值。而且只要秸秆形成大规模应用,收集和运输也将随之形成专业化行业。
(八)资源节约型农机化发展工程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节约型农业的关键时期,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应该放在首位。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少耕免耕、秸杆覆盖农田为主要特点的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实践证明,这项技术的运用,平均每亩节约成本50元,节约能源投入40%以上,节水50立方米左右,还能实现粮食增产10%左右,为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扎旗从2006年起正式承担实施自治区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09年批准为农业部项目,项目资金20万元,实施面积1万亩,项目建设地点设在图牧吉镇。四年共补贴保护性耕作机具200多台。
(九)政企互动工程
大地农机制造厂是全旗重点农机生产企业,“神山大地”牌农机具已在东北地区占有一定市场。从扎旗开展“三化一扶”工作开始,农机部门在“两个三项”活动中实施了政企互动战略,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思路,把大地农机做为联系点,为企业服务。目前,大地农机已有 3 个型号的机具列入国家可推广农业机械目录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意味着可以在全国推广和成为自治区购置补贴项目专项供货生产企业。2007年以来,农机部门已把大地农机列为扎旗现代农机装备项目的专项供货企业,到今年4月20日止,共补贴大地牌精密播种机和多功能播种机3000台左右。
四、扎赉特旗农机化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是扎赉特旗旗农机事业发展的加速期,若要发展的更快,首先要找出薄弱环节,找准发展的重点。第一扎旗农机整体水平刚刚迈向中级阶段,农机化发展还不够平衡,数量与质量、生产与效益、动力机械与配套机具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耕播收机械化比例不协调。作业领域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玉米机收尚处于起步试验阶段,经济作物、畜牧业机械、秸杆还田和综合利用机械化发展缓慢,有的甚至空白。其次从政策体制上讲,《农机促进法》虽然确定了农机化事业的主体地位,但相关政策措施还不能满足促进发展的需要,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农机化资金虽然有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然比较紧缺,许多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由于启动资金和配套资金缺乏,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推广,加之近年来柴油价格一路走高,原材料上涨,农机作业成本加大,已经成为影响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再者,农机服务的手段还比较薄弱,龙头服务组织的示范作用还不够明显,农机服务产业化还没有形成链条。
五、扎赉特旗农机化未来发展目标
到2010年,扎旗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65%,装备水平要再提高8%左右。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35%。畜牧业、林业、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全旗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六、农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建议纠正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偏差,加强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观念及内涵的学习与理解。要充分认识到脱离农业机械化的农业决不是现代农业,纯农艺人畜力农田作业不是现代农业。
(二)农机部门在农机化发展中,应把大精力花在农业机械化适应现代农艺发展的需求上,不要坐待农艺来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而应在寻求适应中探索出农机化与现代农业优化配置的新路子。把保护性耕作提升到环保农业的高度,逐步取消铧式犁,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免耕作业。
(三)建议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中,高标准、高质量搞好机耕道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农机协调服务现代农业的水平。
(四)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机化的重视与投入,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充分考虑到农机化的协调发展与优化配置问题,在诸多方面为农机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和使用空间,将发展潜能充分展现出来。
(五)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代替人力,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催生了“土地托管”模式,建议政府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扩大农业规模效益。
(六)建议重视和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