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段思午实习生/陈伟楷)昨天下午,市环卫整治办在清溪镇召开政协委员座谈会。记者获悉,未来东莞将大力推广道路机械化清扫。
推行“一户一卡”登记制度
整治办表示,将会同市城市管理局试点铺开上门收集垃圾“一户一卡”登记制度,扎实推进上门收集垃圾工作,减少垃圾乱倾倒现象的发生,为垃圾分类打好基础。同时逐步提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根据目前机械化清扫率较低的实际,在全市各主干道路推广建立以“大型清扫车为主、小型清扫车为辅、人力清扫为补充”的道路清扫保洁机制,逐步提升全市道路机械化清扫水平。
严查违规环卫机动车
整治办还将调整人员安排,加大对各镇(街)环境卫生动态管理的督导巡查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将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镇街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未整改的将发督办函再次要求限期整改,并作为每月明查暗访的扣分依据。限期内仍未整改的将予以全市通报,特别严重的将在媒体曝光,并加倍扣分。4月15日开始,市环卫整治办会同市交通综合整治办、市交警支队、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开展全市环卫机动车辆大检查工作。对无牌无证、报废、无密闭装置、车容不整或未经年审的环卫机动车辆及违反市容环境卫生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据了解,为更好地指导镇街、村(社区)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市环卫整治办已会同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东莞市城市管理局外立面保洁管理工作》,并于3月1日颁布实施。《东莞市粪便处理管理规定》、《东莞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规定》和《东莞市市容环境卫生四级管理责任制度》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待法制局审核后颁布实施。目前《东莞市水面保洁管理规定》、《环卫作业市场化承包单位诚信手册》也在起草中。
清溪年均投2000万整治环境卫生
座谈会上,清溪镇介绍了环卫整治经验。据了解,2006年以来该镇平均每年用于环境卫生整治的专项资金达2000万元,已建成52座二类以上公厕、26座垃圾转运站、14座(包括在建)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不断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镇中心区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牛皮癣清理、园林绿化养护和河道保洁作业全面推向市场化,清厦、居民、三中、铁松等18个村(居)环卫保洁已实行市场化作业。近3年来,该镇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添置了5辆扫路车、13辆小型扫路车和一批密闭式手推车。17条镇主要道路全部实现了机械清扫为主、人工清扫为辅的清扫模式,机械清扫面积约85万平方米,主要道路和繁华地段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