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耕整种植机械市场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是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几年,拖拉机向大中型发展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市场对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的需求随之大增,如翻转犁、浅翻深松机、宽幅圆盘耙、复式耕作机具、旋耕机、秸秆和根茬粉碎机、谷物播种机、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和铺膜播种机等产品将会得到较快发展。
二是列入补贴目录的产品处于有利地位。2006年由于农业部已将旋耕机(作业幅宽90cm以上)列入到农机补贴通用产品目录之中,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这一档次产品的需求。同时,列入到各省、区补贴目录的旋耕机产品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三是"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重点项目所需产品将得到较大发展。由于农业部已将提高水稻机械化水平、推广保护性耕作列入农机化发展重点项目,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将加大。因此,水稻种植机械如插秧机、水稻直播机等产品,以及保护性耕作机具推广所需的机具(如少耕深松机具、免耕播种机等产品)也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四是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的全年需求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关人士认为,尽管中小型拖拉机与配套农具在我国农村机械化的基础地位近期不会有大的变化,但随着近两年小型拖拉机产销量增长速度的放缓甚至下滑,小型农具的增长速度将不会很大,其产销每年只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
周刊评论:到了重视农机科研的时候了
在农机行业曾经有一种"农机不务农"的说法,大概意思是说,拖拉机不下田作业,而忙于搞运输。也正是因为这样,20多年前有人对拖拉机进行了改进,使之更适合于运输,这一改,却改出了一个火了近十几年的"农用运输车"产业---一个让汽车生产企业看着都无比眼热的产业。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前十几年时间里,可以说我国种植业机械化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的需求一直没有什么起色,相关生产企业难以为继,或破产或转产,这也直接导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国有农机制造、科研体系最终走向瓦解。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重农政策的实施,现在农机需求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耕种机械已经成为主流的需求。显然,这不是一种轮回,而是一种回归,即回归到农业机械化的本质---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种植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核心,也是农业机械化的难点所在。种植业机械化需要的机械种类繁多,而且作业环境复杂,这就对我们的产品开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多年来国家在农机基础研究和新式农机具研制上投入很少,而我们的农机企业多年来只是忙于活命,而无力他顾,从而形成了"成熟产品大家跟风上,新产品研发难有突破"的不利局面。
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对农机行业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增强,但这种支持不能只局限于具体的产品,而应该着眼于全局和长远,特别要加强农机基础性研究,支持企业创新性研发,构建一个既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又有前瞻性的农机科研体系。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