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塘镇前进村,有一户人家,三代人都与机械修理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他们家与机械的故事,就是新中国60年机械发展史的家庭版。
在67岁的张保奎家里,最醒目的就是墙上挂着的这张1979年的奖状,尽管岁月已经让纸张泛黄,但上面写着的“1979年嘉兴地区先进机手”的荣誉大字还是清晰可见。
从小张保奎就对机械修理非常感兴趣,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老师傅学技术,1979年代表平湖去参加嘉兴地区的机械修理安装比赛,夺得了嘉兴地区第二名。张保奎说:“那时候就是要装得快、装得好,机器要一下子运转起来,装得快运转不起来等于是零。得奖的时候开心得不得了,奖品好像是《毛泽东选集》。”别看老张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技术可是实打实的,连大学生都要做他的徒弟。
老张修了一辈子机械,开了一辈子拖拉机,改革开放之初,张保奎搞承包,做起了拖拉机运输生意,自己会修会开,第一年就赚钱了。儿子张伟康也从小受父亲影响,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那些修机械的本事让他对父亲非常崇拜。后来,张伟康兄弟两个也跟着父亲一起干。一家人有三辆拖拉机,一年就造起了楼房。再后来,兄弟俩又各自买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富裕。
到了第三代的张强,取得大专文凭的他现在在一家玻璃厂工作,负责的就是机械修理和维护。这与他从小受爷爷和爸爸的影响分不开。张强说,现在的机械越来越先进,技术也是越来越复杂,但父辈那种钻研技术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他。
张保奎一家三代,与机械结缘,靠技术吃饭,借着改革春风,走上了小康之路。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