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补贴始于2004年,总额仅7000万。到2009年,中央财政年度累计投入130亿的补贴资金。而作为水产养殖关键环节使用的设备,如增氧机、清淤机、投饵机三类水产养殖机械在2008年也首次被纳入补贴目录。补贴数量与标准为:个人年度内补贴购置增氧机、投饵机、清淤机的数量分别不超过6台、6台和1台,总金额不超过5万元。
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2010年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同时增加补贴资金规模。虽然2010年的具体补贴总额还没有透露,但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信号,相对2009年,130亿补贴至少是个底线,2010年农机补贴只多不少。因此,许多渔机企业加入了申请渔机补贴的大潮,试图从里面分一杯羹。
渔机补贴——这个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是否真的能够惠及企业?和业内人士聊完之后,诸多问题浮出水面。
“1350元,这么低的价格哪有什么利润”看到某省2010年非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中标公告后,浙江某增氧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在电话里小声咕嘟。有些企业报出来投标价格让他觉得有点哗然。1月下旬,数位渔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在度过了忙碌的一个多月农机补贴申报工作后,终于能腾出时间接受笔者的采访。
“普惠制”小企业的愿望
与数家在这次目录中“落榜”的渔机生产企业负责人的交谈中,他们都显得颇为无奈,“这段时间一些经销商不断打电话询问有没有进入补贴目录,没有的话他们明年就不代理我们产品了。”江苏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企业负责人最近为这些电话头疼。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进入补贴目录的渔机企业比例为50%-60%。由于相关政策对于进入补贴目录厂家注册资金、相关质量认证、生产设备等都有要求,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因为硬件设施方面达不到要求或者负担不起逐个省份申请过程中耗费的大量人力、费用方面的原因而“落榜”。对于这一问题,台州泰义的徐经理认为大中型企业的质量固然相对比较稳定,但小企业作为行业内的“活力”元素,应该同样得到政策扶持,“任何一个企业发展起来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应该限制这些小企业的发展”。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