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记者在太阳镇看到,这里的田地大都种上了各种农作物,很少看到荒田、空地。市农业局农经总站站长余柏青说,这主要归功于我市粮食耕、种、收的机械化,依靠机械化生产,我市粮食生产不仅增产增收,还增加了种植面积,减少了抛荒现象。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经济、三产服务业发展,农村劳动力纷纷从田间走向城镇,投身到二、三产业,家里的田地有的留给父母和亲朋耕种,有的索性抛了荒。近年来,为扩大农田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国家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还对农机购置大额补助,省、市配套补助,乡镇还对规模种植奖励。
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的太阳镇高拔村原村支书陈元生看到了种粮的前景。去年4月,陈元生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向其他村民连片承包了150亩水田,购买了耕整机、插秧机、收购机等粮食作物机械化设备,开始规模种植。按照插秧机国家补助80%、收购机补助50%,他给我们粗粗算了一遍,购买耕、种、收一整套机械化设备,政府补助至少在近30万元。
粮食作物实行机械化耕、种、收后,陈元生种植的水稻产量特别高,去年,陈元生承包的抛荒田,水稻收入达到了1200元/亩。水稻收获后,陈元生又即刻种60多亩小麦和油菜,虽然今年3月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倒春寒”,但由于陈元生科学管理,仍长势喜人,产量每亩达到了150公斤。
和陈元生一样,太阳镇有7个大户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购置了耕、种、收机械设备,忙完自己的活后,还会对外出租,只要机械设备能进去的田地,他们都会帮农户插秧、收割。看到大户们尝到了机械化种粮设备带来的甜头后,同村和外村的农户纷纷卷起裤腿,重返农田,种起了庄稼。
太阳镇枫树岭村村民许大伯家有2亩多田地,由于子女都到企业打工,田地只能抛荒。有了耕、种、收的机械化设备后,年近60的许大伯重拾荒田,“现在机械化了,帮种、帮割、帮管理,所以今年我把田地全种上了。”
在购置机械化设备优惠政策激励下,我市大部分乡镇都涌现出了种粮大户,种粮面积不断扩大,抛荒现象也得到扭转。市农业局党委书记王凌尔说:“机械化促进了油菜和小麦种植,抛荒现象越来越少。像锦城街道余村畈,以前抛荒现象比较严重。自从去年有了小麦种植机和收割机,今年这里都种上了小麦、油菜。我们希望通过宣传让更多农民了解机械化的优势,彻底解决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步消除抛荒现象。”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