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耕作机械存“残缺”未来走向何处

耕作机械存“残缺”未来走向何处

时间:2010/6/10 8:54:00五金机械网点击率:67 字号:
[摘要]  农机行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耕作机械业已具有了很大的规模,并拥有了种类较为齐全的产品系列,能较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和用户的要求。但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也存在着研究基础薄弱,技术、产品开发滞后的

  农机行业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耕作机械业已具有了很大的规模,并拥有了种类较为齐全的产品系列,能较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和用户的要求。但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也存在着研究基础薄弱,技术、产品开发滞后的问题。有专家认为,我国在耕作机械技术及产品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相关技术至少要落后20年,多数产品落后20~30年,且这种差距目前还在继续拉大。

  导致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

  经费不足、研发能力薄弱。前几年当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低潮期时,一些农业院校和理工大学里的农机院系相继缩编与转向,使得坚守农机研发这块阵地的人员越来越少,造成农机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薄弱。与此同时,国家级农机研究单位由于受到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等因素的制约也难以有所作为;农机企业特别是耕作机械企业因规模小、利润低,大多数也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导致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日益被弱化;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失去了基础;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滞后。而新的种植技术与耕作方式所需耕作机械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滞后,又直接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功能单一,耕作机械品种仍不齐全。尽管耕整地联合作业、种植与施肥施药联合作业、耕种复式作业等均能提高工效,减少作业成本,但目前国内农机企业生产的这类耕作机械或者种类缺或者数量很少,很难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与此同时,目前棉花生产所需的育苗移栽机械、中耕除草机械、块茎类果实的挖掘式收获机械、软秸秆田间处理机械等也严重缺乏。

  耕作机械向何处走?

  向大中型、联合化方向发展。沿着从无到有,从小型到大中型的道路梯度推进,这是一般发展规律,我国也不例外,但进程比较缓慢。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代耕中心等实体的建立和完善,在土地分散经营的条件下通过社会化服务扩大作业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将促进耕作机械向大中型、联合作业方向发展。

  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将逐步得到应用。随着拖拉机性能的完善和配套农具的大型化进程,在耕作机械上应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为可行和必须。

  向边缘发展,拾遗补缺。在主要作物主要作业机械化基本满足生产需要以后,蔬菜、花卉、经济作物所需要的耕作机械,特殊要求的耕作机械将成为开发的重点。

  保护性耕作机械受到重视。保护性耕作具有保墒、保土、培肥地力的综合作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计划10年内在“三北”大面积推广。免耕播种、秸秆根茬处理、表土加工及深松机械在未来10年内将有大的发展。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五金 机械 阀门 中国机械 机械技术 
广告

今日热点

大型装备机械突破瓶颈DT660平地机具里

7月19日,由鼎盛重工打造的世界最大马力平地机DT...[详细]

网友关注排行榜

成功故事

网站介绍 | 本网服务 | 企业名录 | 金牌会员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最新企业 | 最新资讯 | 最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