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记者在中条山上的夏县古垛、上焦、韩家后等村看到,处处都是一派抢收抢种的火热镜头。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昔日夏县山区夏收时随处可见的耕牛拉犁拉耙、骡马带耧驾车的场景已难觅踪影,田野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 “昂首欢歌”的农机具。据了解,到目前,横跨中条山南北20多公里的夏县庙前、瑶峰、南大里、埝掌等乡镇的60个山区行政村、130多个自然村已全面普及了机械化耕作,当地农民累计购置农机具达上千台(件)。
据了解,国家在8年前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夏县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积极动员组织山区广大农民,把劳动强度较大的沟岔地、偏远陡坡地等全部予以还林。同时,还要求各村将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分给一些农户的“绺绺田”全部做出调整。此外,近年来,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县委、县政府狠抓农机购置补贴工程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沐浴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凡此种种,极大地唤起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也使得山区各村的万余把镰刀“光荣下岗”。
古垛村村委会主任王志贤兴奋地对记者说,在短短两三年内,全村120户家家购买了“千里马”等小型手扶拖拉机,配齐了刨地、播种、割晒、耙耱等各种配套设备,半数以上的农户还购买了“嘣嘣车”。由此,过去作为耕地“主力军”的骡、马、牛、驴等大牲畜全部“下岗”,镰刀在夏收中也派不上大用场了。
6月10日,记者来到地处中条山前鹰嘴岭的张家坪村。在与村党支部书记张武贵拉呱中,记者得知,由于今年麦收时村民们普遍在自家小手扶拖拉机上装了割晒机,全村1600亩小麦的收割速度较往年提前了8天—10天。“早早收完麦后,咱山区的农民也学会了念‘市场经’,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结伴走出家门,外出打工,给自己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张武贵乐呵呵地说。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