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的对外贸易曾经是长期逆差。
“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当年首次实现进出口贸易顺差7.47亿美元,一举扭转了国以来持续数十年的逆差局面。这正是机械工业盘点“十一五”成就时频频提及的亮点之一。
在那一个五年里,尽管国际经济形势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动荡起落,机械工业对外贸易一路高歌,外贸出口年均增速达到17%,高于此前设定的“十一五”年均15%的规划目标。与此同时,整体规模不断攀升,在行业内部人士看来,那一个五年,是机电产品进出口结构与贸易方式不断优化的五年,成绩斐然。
当下,站在“十二五”开局的起点,面对逆差或将重现已成定局,对业内人士来说,又是何样的一番滋味?
时隔6年逆差重现,但凡有类似的转折情形时,人们总是习惯于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常被提及的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当保增长政策之下的又一轮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带来的旺盛机械装备的需求,并不能完全由整体基础仍然薄弱的民族装备制造业来全面满足,势必造成对先进装备进口的强力拉动。
而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萎缩的态势下,政府出于缩小顺差,保持对外贸易平衡,平衡国际收支,所出台的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政策,也极大助力了逆差局面的出现。
各种各样的直接原因,总能找到不少。不过,正如中机联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在点评最近行业运行态势时所说的,事实上,机械工业对外贸易两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进口大于出口的苗头。
或者可以说,逆差的重现只是一个节点,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我国装备制造业基础薄弱等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更容易凸显出来,并格外引人注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逆差重现会否有变数,或者要持续多久,猜测这些都不重要。要强调的是,承接着“十一五”机械工业进出口喜人成绩而来的逆差重现,提醒着我们,有些问题一直在那里,在多年来频频提及的自主创新、进口替代这些方面,我们仍要努力。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