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械行业由印前设备、印刷设备(含胶印机、凹印机、柔印机、丝网印刷机、数字印刷机等)、印后设备制造企业组成,是为印刷工业提供生产设备的重要装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多功能印刷机械”属于高端制造装备,是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
印刷机械行业作为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印刷工业兼具文化产业和加工工业的双重属性,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载体实现形式之一,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核心部分之一。根据《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1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印刷大国。印刷工业的发展既为印刷装备制造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印刷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印刷机械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编制和实施印刷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印刷装备制造行业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实现建设世界印刷强国的目标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行业现状
(一)成就与问题
1.成就
(1)产业规模迅速发展
据统计,到201O年,我国共有印刷装备制造企业600余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年产值达175亿元人民币,比“十一五”初期(2006年)的130亿元累计增长34.6%。
(2)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机械行业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印刷机械基本实现了高、中、低端品种齐全,中低端设备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要,并有部分出口到国际市场。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新产品产值率超过50%。
“十一五”期间,多色胶印机研发和生产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各类单张纸多色胶印机2005年年产不到200台,2010年增加到1323台,净增1100余台,改变了以往相关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3)自主创新有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部分印刷技术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代表当代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喷墨数字印刷机、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等高新设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企业。各领域具体进展如下:
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自主品牌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热敏、紫激光及紫外光(UV)等直接制版机的主流技术。
喷墨数字印刷机:“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研制成功喷墨数字印刷机,并成功地推向市场。
胶印机:中型印报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商业卷筒纸胶印机取得重要进展。
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十一五”期间,我国企业成功研制出了高速卷筒料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该设备的综合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印刷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敏、光敏计算机直接制版版材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柔性版版材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4)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十一五”期间,随着印刷机械制造企业加工技术手段和检测技术的升级,印刷机械主要零部件加工质量大幅提高。计算机管理在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产品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达到或部分达到国际标准。绝大多数企业按国际标准建立起质量保证体系,并进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使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欧洲安全标准的要求。
(5)印刷机械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印刷机械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内印刷机械制造企业上海电气先后收购了日本秋山和美国高斯两家国际领先的印刷装备制造企业,促进了我国高端胶印机技术的发展。
(6)印刷装备出口取得较快增长
“十一五”期间,印刷装备出口克服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取得较快增长,2010年,我国印刷设备出口额达1O.9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06%。
2.问题
(1)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设备依赖进口
我国印刷机械行业产品结构仍不尽合理,高、精、尖印刷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高端印刷机技术水平低,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高端胶印机为代表的部分印刷装备仍主要依靠进口。
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印刷设备进口金额23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2.65%,创近年来新高。其中印刷机进口1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56.53%。以高端多色单张纸胶印机为例,从2006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进口1028台,而国产高端多色单张纸胶印机平均年产仅100台左右,只占市场份额不到10%。
(2)产业集中度低,科研创新能力弱
我国600家印刷机械企业的销售额仅相当于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的50%。同时,我国印刷装备制造行业科研经费、科研人员配置严重不足,据统计,行业平均科研投入低于销售额的4%,科研人员在企业生产人员中占比仅为4%,远低于国外先进企业8%和1 0%的平均水平。
(3)智能制造装备和工具工装少
用于印刷装备制造的智能化数控加工设备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我国印刷装备制造企业虽然经过多年来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但由于融资渠道不畅,多数企业仅在关键主要部件上采用智能化数控设备加工,大部分一般件仍采用单机加工。特别是装配环节,专用工具工装不足,专用检测设备少,装配标准不全,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印刷装备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的提高。
(4)配套产品社会化水平低,技术集成能力弱
我国印刷装备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科研能力较弱,部分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印刷装备制造企业科研经费和人才不足问题突出,技术集成能力有待提高。
(二)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印刷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印刷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一五”期间,我国印刷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O年年底,全国有各类印刷企业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80万人。“十一五”末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超过“十五”末的两倍,全球第三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十二五”末,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1 000亿元,这为印刷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撑。
(2)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印刷机械行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当前,以数字印刷、计算机直接制版机、数字化工作流程为代表的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印刷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部分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技术领域,如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喷墨数字印刷机等,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可以通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赶超。
(3)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我国印刷机械行业带来的机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缓慢,个别国家印刷工业陷入衰退,设备购买力减弱,部分国际印刷机械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对外技术或资本合作需求上升,这为我国印刷机械企业通过国际并购或技术合作,迅速掌握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带来了机会。
2.挑战
(1)人才的挑战
印刷机械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经营人才,目前国内印刷机械企业普遍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具备较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和掌握国际化企业运作知识的高级经营人才的缺乏,将对我国印刷装备制造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掣肘。
(2)资金的挑战
印刷机械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目前少量企业通过上市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大部分企业仍面临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这将限制企业的科研投入水平和产业化能力,进而影响印刷机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