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第六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代表协会常设机构做了主题报告。报告围绕《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工作要点(试行)》,强调全行业要尽快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和战略目标调整,即,要把全行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服务上来;转移到不断提高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上来;转移到不断提高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上来。要努力完成行业“十二五”期间三个标志性阶段目标,为行业最终实现由大变强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主题报告全文:
各位常务理事、各位代表:
今年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代表常设机构围绕行业“十二五”的发展,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情况的回顾;二是“十二五”期间行业的目标与任务;三是落实“十二五”发展思路的主要措施。
一、“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情况的回顾
(一)主要成就
1、全行业持续高速发展,数控机床产业初具规模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十五”期间高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8亿元,比2005年增长339.56%,年均增长率为34.46%。
2010年利润总额310.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5.95%,年均增长率为35.45%。
2010年出口额70.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34.72%,年均增长率为18.61%。
2010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223897台,比2005年增长375.42% ,年均增长率为39.20%。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7%。
今年前8个月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延续了“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态势,但预测后四个月总体趋势将缓慢回落。(详略)。
2、企业自主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市场适销的新产品,部分高档数控机床开始进入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并得到初步应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4重大专项)的实施,有力推动了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十一五”期间,重大专项总经费90.9亿元,其中国拨21.9亿元,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69亿元。2009-2010年度,04专项共启动17个项目共268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已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机床工具行业的产品结构水平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国产中档数控机床批量投放市场,高档数控机床在某些核心制造领域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例如,济南二机床为汽车工业研发的64000kN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北京一机床为核电工业研发的龙门宽度10.5米数控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武汉重型机床为核电工业研发的回转直径5米、承重500吨的超重型卧式镗车床;上海机床厂为钢铁工业研制的MKA84250/15000H型超重型数控轧辊磨床;沈阳机床为船舶和发电等行业研制开发的 HTM125系列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是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产品,在用户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