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技术从二代向三代的升级的同时,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
就在新年到来之际,中国一重大连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再传佳讯,福清2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成功,实现了年产5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目标,创造了国内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的最高纪录,成为中国一重“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收官之作。在2011年上半年优质完成福清1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任务后,中国一重再接再厉,相继完成了阳江1号、2号,方家山1号,福清2号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核电产品的目标,充分证明了中国核电设备制造业能够顶住压力,承担起核电装备国产化的重任。
核电技术二代向三代的升级也给核电设备制造带来了许多商机。秦山二期设备采购的经验表明,核级专用设备占设备总数量的25%,占设备总投资的54%;非核级的其他设备占总数量的75%,占总投资的46%。对于生产大量非核级的一般设备的企业,市场仍有很大的需求。
记者向孙昌基和中国核学会提出疑问:“韩国和日本核设备的优势在哪?”孙昌基告诉记者:“光从硬设备来讲,我们现在不比别人差,甚至比他们还好。”中国核学会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之所以韩国做得很好,是因为国家统一的意志。中国这几年也注意了,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就是为了统一发展第三代核电的思想,专门为设核电技术国产化消化吸收服务,其中包括核电设备国产化。”
“二代加与三代之间核电界争论得很厉害,引进三代技术是中央的决策,中央做这样的决策是有它的高度的,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把三代搞好。”一位核电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核电就是因为争论太厉害,所以影响发展。不应该你搞你的二代,我搞我的二代加,他搞他的三代,这样一个都搞不好。所以不要争,要齐心合力干。”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