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况不乐观。”春节期间,谈起企业今年的经营前景,华辉电子总经理刘晓宇面有难色。作为企业管理者,他千方百计想把工人留下,但一方面用工可能有难度,另一方面企业的订单却后继无力。
相对于传统类型的外贸代工企业的窘迫,一些经过技术升级的企业则搏杀出另一番天地。过完龙年春节,珠三角的制造业恐将迎来又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
订单不敢接
去年12月,刘晓宇就不得不让一半的员工提前返乡,只留下部分工人维持运作。原因也是因为海外订单萎缩,“原本有5张单子定好12月回款,结果都被推迟到今年2月以后。”刘晓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年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公司的外贸单子是“款到发货”,但现在只能是一地的“白条”。
这种情况似乎不仅仅发生在华辉电子身上,深圳一达通公司通过对2000家外贸企业监测发现,在过去五个月,中国中小外贸企业资金压力持续上升,在2011年12月达到顶峰,并预计2012年外贸企业的资金压力至少将增加一倍。导致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是海外买家因欧债危机影响,付款周期延长,内地的外贸企业资金短缺。
“有些单子不敢接,一不小心公司就万劫不复。”刘晓宇言道,让他如此感慨的是其老乡陈楚荣的突然破产。陈是东莞原野服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些年一直经营着一个名为“异乡人”的服装品牌。这一品牌早在2005年就被列入广东省著名商标名目,鼎盛时期公司有近千名员工,以及400多家加盟店。
但在今年元旦期间,公司突然发出一份破产通告,所有高管集体失踪,留下了3000多万元的各种债务。同时,该公司负责人以公司名义贴出了一份《告全体员工书》,称陈楚荣曾将全部私产抵押,两次从银行融资850万元。但公司资金紧张,未能按时支付加工费和货款,导致数十家加工厂和供应商起诉。告知书还交代了近期工资如何发放,希望得到员工理解。
“当年陈楚荣可是风光无限。”回想起这位同乡刘晓宇百味交陈,原野公司也是从代工外贸起家。2003年公司转做批发,开始融资扩张,没想到国内的销售并不如人意。在渠道受阻后,2010年年中公司开始回过头来接一些国外的单子,没想到交货后回款也是一拖再拖。“前期欠下的一些原材料款,供应商把他们告上法庭。一口气没接上,就破产了。”刘晓宇对记者说。东莞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耀华则表示,东莞企业目前到了2008年以来最危险的时期。
“所以现在公司也是没办法,单子是有,但不敢随便接。”刘晓宇表示,现在公司是看着回款情况来接单,例如当月有几笔资金回笼,这些资金足够补充原材料和其他公司运作成本,这才敢接单。否则“只能要求客户签死约(约定好固定回款日期)。”刘晓宇说,这样的后果就是对方会把价格压得非常低,几乎就没有盈利空间。
而据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尚未接到2012年订单的企业比例高达37%。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