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000061)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机械化。一号文件的出台将推动农机行业大发展。
农业科技成为龙年关键词
农业科技已成为近期农业发展领域的关键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多个场合强调,目前依靠增加物化投入推动粮食增产难度很大,必须立足于现有农业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而就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的前一天,2011年12月26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我国农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近几年,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从中长期来说,国家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
有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在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目的在于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指导方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面向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向产业需求,通过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户家”,来解决科技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
在资源约束下,发展农业科技出路在于提高单产,可以预见种子和农机相关行业将最受益。以玉米为例,目前美国一亩地种植6000株玉米,而我国最好的地方一亩地才种植4200株,平均水平为3600株,仅为美国平均水平的60%。这么大的差距只能靠良种培育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农机与农艺结合,品种与技术结合。发展以育种和农机为中心的农业科技势在必行。
农业生产迎来机械化时代
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快农业机械化就要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也就是说,不论从农机的使用数量上,还是从农机的技术水平上,都要有一个明显提高。
已公布的农机“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末期为52%),水稻机插和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机行业营业收入由1129.8亿元增加到2655.6亿元,增长1.35倍,年均复合增长18.6%;营业利润由47.1亿元增加到184.6亿元,增长近3倍,年均复合增长31.4%。与此同时,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2.3%,这意味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开始迎来农业机械化时代。
此外,一号文件重点强调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强化农机推广服务,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