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
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
危机不仅仅是汽车公司的苦难,我们不仅仅要看到一些公司裁员、关厂、出售资产等自救行为,更要看到危机中汽车工业陷入困境的原因,看到深层次的问题。
上个世纪80-90年代,美国汽车公司的经理人们认为,丰田的成功是1973-1974年石油禁运的直接结果,禁运造成省油车的需求旺盛。通用公司董事长斯坦普尔曾说通用的问题完全是经济不景气所致,一旦日本的威胁结束,通用还会再度壮大起来。我认为这些高管忽略了更深一层的原因,美国汽车工业衰退的根本原因并非是进口日本汽车,而是美国汽车厂家对偏好小型车的市场变化未能适应,即使有机会选择,他们也不会相信美国人会喜欢进口的小型车。
认识问题已经相当难,而解决问题就更加不易。此次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汽车工业已经陷于泥沼。2005年瓦格纳就称“2005年是艰难的一年”。通用的医疗保健和退休金债务不堪重负,北美市场份额缩减、欧洲业务亏损、金融公司贡献率下降,那时就已经有人预言通用要破产。在2006-2007年油价暴涨引起的大型车市场萧条中,通用又很受伤,然后就是金融风暴。这说明美国的汽车公司至今没有解决好20年前就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能生产小型车。
虽然现在看生产小型车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比如奔驰公司的SMART就很受市场欢迎,但是由于价格较高影响了销路,难以赚钱,所以说对欧美汽车企业小型车依然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汽车产业
格局会发生重大变化
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汽车工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产业结构上,形成了6+3的体制,从生产方式上看,诞生了平台战略、模块化生产、全球采购等等新的模式。此次金融危机暴露的并不仅仅是汽车生产成本高、汽车产品油耗大的问题,而是现有的汽车产品根本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过去我们常说: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现在就不能再说这样的话,而是要呼喊另一个口号:世界将改变汽车。
从通用近年来所遭遇的困境,可以看出汽车工业所面临的战略新课题:环境保护中,原有的废气排放控制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今后将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汽车的安全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为主转变;全球化的重点将转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生产;已经研发很长时间的新能源汽车现在站到了产业化的门槛。汽车产业的格局会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将很快代替6+3模式。
在危机背景下,中国汽车遭遇了市场低迷。一方面,是消费萎缩的正常表现,另一方面,中国汽车除了成本优势外,其他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不足以刺激消费萎缩下的汽车消费。中国汽车的崛起过程,应该是一个寻找、打造、完善乃至强化自身优势的过程,而任何一家自主厂商都应该以这一任务为历史使命,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发挥出自己最核心的成本优势。当年的日系汽车,依靠自己的质量管理,让自己的成本优势得到了欧美国家市场的认可,对中国汽车厂商来说,成本优势同样需要助推剂。
中国汽车业
发展基础坚实
我们看到,目前对国内汽车出口以至整个国内市场销量的悲观,与其说是市场低迷,倒不如说是对未能实现高速增长的一种遗憾而已。中国汽车的基本面良好,这一点是不容抹杀的。对中国汽车厂商来说,暂时遇到的困难并不是我们的宿命,而是向我们更加指明了方向。因此,当前正是需要我们迎难而上的时候,让自己的优势更加强化和突出,强化自己的基本功。
从汽车业发展的轨迹来看,经过七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业也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但我<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