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思想解放、加速振兴”学教活动的洗礼,沈阳企业界已经形成浓厚的找差距快发展氛围,冲击百亿规模成为沈阳机床、东药、沈鼓等一批企业的新目标。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沈阳企业‘冲击百亿’系列报道”,向人们充分展示学教活动的成果。
11月28日,在隆隆的机台旁,市“车工状元”程向辉自信地告诉记者,机床集团要成为响当当的世界机床制造企业。
“今后,我们将从零开始,以第二次创业寻找‘新奶酪’,使集团强身健体,经济规模迅速突破百亿元。”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表示。
背景资料
机床集团的战略经营格局已从立足国内转为立足全球,研制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市,机床、数控机床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预计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成为世界机床行业七强。
二次创业:找寻“新奶酪”
“归零”,对于已跨入世界机床七强的沈阳机床来说也许是痛苦的。
11月23日,在集团全体干部大会上,陈惠仁表情凝重。他结合“解放思想、加速振兴”学教活动提出:我们已进入重要战略转折期,从现在开始,要在零起点上二次创业———到2010年,实现“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知名公司”,经济规模进入世界机床前五名的目标,具备世界级企业的竞争力。
百亿规模,不是个简单的目标,沉甸甸的担子压在机床人的肩上。
而变化也随着这目标的确定而产生:搬入新厂区后,机床集团将不再生产低端产品,只生产中高端数控机床;近期在细河经济区再建一家新厂,重点发展六大类重大型数控机床产品。
背景资料
沈阳机床正面临三个有利机遇:自身发展变化为实现新的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形势变化为战略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发展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机床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意志。全球产业转移为机床工业发展提供足够资金。与国内竞争对手比,沈阳机床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搬迁改造的全面完成将为战略转移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作出面向中高端数控机床市场的决策,缘于他们对机床发展现状的分析。“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是国内机床市场的现状。
去年,全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109亿美元左右,其中,进口为67亿美元左右;数控金切机床消费量8万多台,其中,国产数控金切机床6万多台。
而进口2万多台机床,虽然市场占有率只有25%,但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拿走了60%左右的消费金额。一台中低档国产数控机床和一台高档进口数控机床的差价至少在千万元以上。
作为行业排头兵,沈阳机床明年数控产品产能要从1万台提高到2万台,2010年要达到3万台。凭借这些性价比优良、高附加值的中高档数控机床,沈阳机床将与洋品牌抗衡,争夺数百亿元的高端市场。
(来源:互联网)